■畫畫是青島孩子最熱門的業(yè)余教育,每年有三四千名學生參加美術藝考。圖為2017“快樂假期跟我學”未成年人公益培訓班吸引近千名少年兒童的情景。周光輝攝
■位于安徽路上的嘉木美術館到今年9月19日已開辦4周年,已舉辦“彩青島”主題美展210場。這個“提著菜籃子也能走進的藝術館”吸引著眾多市民關注書畫,熱愛藝術。(資料照片)
■今年夏天,由青島日報社、青島報業(yè)傳媒集團主辦的“青島國際水彩名家邀請展”引起島城美術界的熱烈反響。中外藝術家在島城街頭寫生創(chuàng)作,開闊了青島美術愛好者的視野、提升了城市文化生活的品質。圖為7月13日,美國水彩寫生畫會會長安迪·埃文森在即墨古城寫生。(資料照片)
絡繹不絕的寫生者永遠是青島街角和海岸線上一道別致的風景。
在畫家眼中,青島,如畫。這座自然美景與獨特的近現(xiàn)代人文景觀有機交融的城市,城與畫的淵源與生俱來,順理成章;而另一方面,“入畫”的青島絕不止于美景,得天獨厚的“資源”也讓更多志同道合者移居此地,共同制造富有移民色彩的地域傳統(tǒng),描繪城市“入畫”的熱鬧,他們使青島成為中國美術史冊中一方繞不開的高地,一座無法忽略的城市。從百年前沿襲至今,仍回響不絕。
嶗山母題彰顯的地域傳承
青島藝術研究院的孫堃最近一直在為“青島美術史”的課題收集歸納資料。在這部地方美術史的起始部分,她將青島地方山水畫的源流上溯到了明末清初,并特別提到兩個名字。
一位是為人們所熟知的清代名家、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他不拘成法的畫風在后世成為標桿,為無數(shù)后輩追隨仿效。據(jù)說,這位生于青島古代文明發(fā)源地膠州三里河村的書畫篆刻大家,曾因一黑陶罐上的詩刻和繪于三足陶器上的《博古圖》花軸而吸引了考古者的目光,人們按圖索驥前往他的家鄉(xiāng)三里河,才發(fā)掘出這處青島歷史上重要的古文化遺址。另一位被提及的畫家相對陌生,他是比高鳳翰年長70歲的法若真,在書畫評論家高居翰看來,法若真筆法平平,只能算作二流畫家。而在清代評論家的記載中,他卻擁有自己的獨到畫風,是名噪一時的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人們永遠無法忽略地方自然人文氣象之于藝術家的熏陶與影響。高鳳翰常以大嶗入畫;法若真雖屬南方畫派,其山水卻兼具北方山水的雄闊之風。從學生時代便關注法若真山水的孫堃更在其描摹的山石風格中發(fā)現(xiàn)了同為嶗山山脈一部分的膠南大小珠山的特征。
另一位愛畫嶗山的承上啟下者名為黃公渚,他流連嶗山勝跡,自號“輔唐山民”,入山對景寫生,成為他晚年的一大癖好。而這位生于1900年、集詩書畫于一身的大師,雖非出自青島本土,卻被國畫界尊為“青島第一人”。以他為代表的青島國畫山水的高峰,至今談及仍叫后輩仰望唏噓。在上世紀50年代,黃公渚位于青島觀海二路的寓所是南北名家的雅聚之所,啟功、張伯駒等人來青必要去他家潑墨交流,詩詞酬唱;60年代山東省文聯(lián)、山東省美協(xié)和青島市文聯(lián)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畫風格討論會上,京、滬、寧、魯四地的數(shù)十位著名畫家集聚青島,其中七位共同創(chuàng)作的一幅畫作,成為后人緬懷那一時期國畫大家的珍貴而厚重的精神財富。至今青島美術史上仍保有的“三老一少”的說法,“三老”除了黃公渚,還有赫保真和杜宗甫,“一少”則為馮憑。
孫堃認為,“青島的國畫傳承通常會被認為缺乏歷史的根基,實際上如果考究自然與人文因素,就會發(fā)現(xiàn),以嶗山山脈作為共同的母題,其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承還是相當鮮明的?!?/p>
跟火車一起抵達的美術群落
四年前,長期致力于地方藝術史研究和梳理的青島良友書坊文化機構創(chuàng)辦者臧杰既已在他的“青島美術筆記”系列中提出了一個新鮮有趣的觀點:青島美術的發(fā)展與膠濟鐵路的貫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
青島歷史上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者、德國漢學家衛(wèi)禮賢曾經(jīng)描寫晚清遺老移居青島的影響:“這些在知識界頗有影響的人物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青島……于是為青島與古老文化最杰出代表的相識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人們聚集在一起聊天、下棋、觀賞舊字畫,還以比賽的方式即興作詩。”青島最初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正是在各種外力作用下的因緣際會中滋生蔓長。
臧杰在他的“青島美術筆記”中寫道,“如果說遺老士紳是注入青島肌體的一支營養(yǎng)針,那么膠濟鐵路,則是長年滋補這個城市的一劑湯藥。鐵路線不停歇地人來人往,使得這個城市的血脈得以貫通?!卑睬鹑藢O沾群,李苦禪的恩師,同時也是青島畫壇為人們熟知的張朋、郭士奇、王君華等前輩的老師;濰縣人赫保真,1924年來青任教,據(jù)他的學生徐立忠回憶:1955年,在青島一中美術教研室的磚墻上,還掛著他的油畫寫生《嶗山潮音瀑》《嶗山魚鱗峽》;還有赫保真的兩位同鄉(xiāng):在青島主持文化運動委員會、發(fā)起舉辦了青島市美術展覽會的葛煥斗;開辦了商號“樂陶美術館”并從事書畫出版的郭蘭村,這些對青島畫壇影響巨大的先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乘著火車來到了青島,且孫沾群和赫保真都曾在鐵路系統(tǒng)的中小學任教。
1938年,琴島畫會成立,此時,西畫在青島初興,而在1940年琴島畫會也開始有孫沾群、赫保真、王關石、杜宗甫等國畫家加入。畫會在大學路開辦有美術班,分設中西兩部,國畫班則由赫保真、王關石、于希寧、陳大羽等任教。
中國水彩畫史上繞不過的城市
“世界水彩畫的發(fā)源地在英國,中國水彩畫的發(fā)源地在上海,山東水彩畫的發(fā)源地就在青島!”這是已經(jīng)離世的青島水彩畫領軍人物之一宋守宏對青島起于上世紀30年代的水彩傳統(tǒng)所做的評述。青島擁有水氣與霧靄交匯的濕潤氣候,還有上溯到百年前的“西化”履歷,自然與歷史的獨特屬性,共同造就了青島與水彩的不解之緣。
1938年,琴島畫會舉行首次畫展,這是青島本土水彩畫的首次公開亮相。因抗戰(zhàn)爆發(fā)被迫從京華美術學院回到青島的幾位同學創(chuàng)辦了這一純粹的藝術組織,趙仲玉任會長、呂品是副會長;1946年,中國最早的正規(guī)西方美術教育機構——上海土山灣畫館培養(yǎng)出來的“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徐詠青從香港移居青島;1947年他與呂品、宮濱汀等人成立了青島私立中國業(yè)余美術學校;1980年山東水彩畫會在青島成立,其時全國只有四地成立水彩畫會,上海尚在其后……2006年北京舉辦的“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中,青島同時就有晏文正、宋守宏、陶世虎、王紹波、高東方、陳錫巖等11位畫家入選,制造了名副其實的青島水彩現(xiàn)象。
水彩于上世紀50年代在青島曾掀起一個廣泛普及小高潮。1956年從山師大畢業(yè)分配到青島的鄧延濤很快就感受到了這里濃郁的水彩畫氣氛,“那時,呂品先生的學生韓湘浦、孫吉昌、李連一等都陸續(xù)回到青島,成為青島水彩寫生創(chuàng)作的主力。青島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蓬勃發(fā)展期?!贝撕笠恢痹谇鄭u從事教學工作的鄧延濤描述當時的情景:“你看街頭巷尾,畫畫的很多,老的六七十,小的七八歲,都拿著馬扎子在那兒畫。那時候青島的老前輩,四五十歲的老教師,還有搞雕塑、搞篆刻的,畫國畫的,都是比我們年長一二十歲、從國立藝?;蚴呛贾菟噷C拼髮W畢業(yè)的,也都一邊倒畫水彩。大家一起騎車子到延安二路三百惠那個地方,原先是一片曠野,風景很美,最遠就去石老人。當時水彩畫就是中小學的課程。”
當2016年“中國(青島)水彩畫博物館”的牌子正式懸掛于市美術館的外墻、中國水彩百年大展上的大部分作品永久留在青島進駐館藏之時,青島已注定是中國水彩畫史上一座繞不過的城市。
新任青島市美協(xié)主席、同時兼任山東水彩畫會會長的王紹波認為:“青島水彩畫的特點就是那種酣暢淋漓、清新透亮的對水的感知,青島水彩畫所表現(xiàn)出的對于水的情感和交流就是青島特色?!蓖踅B波提出了打造“山海畫派”的青島美術發(fā)展目標,“除了自然、歷史和人文等因素,‘山海’也將作為一種引導,讓藝術家們?nèi)ブ匦抡J識與感知他們本身所具有的特征?!?/p>
王紹波透露,市美協(xié)正在醞釀舉辦青島百年藝術大展,舉辦這樣一場展覽的原因,其實是要借此對于青島美術界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和梳理。
一個日益走向生活的美術市場
2016年底,13場當代藝術展覽在包括市美術館在內(nèi)的市內(nèi)6家美術機構相繼開啟,這些囊括了油畫、水墨、水彩、裝置藝術、影像藝術等諸多藝術門類的展覽,作為“藝術青島——首屆國際青年藝術季”的內(nèi)容,為包括青島本土青年藝術家在內(nèi)的國內(nèi)諸多從事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搭建起了推介與交流的平臺,而轉過年來,在一場青島舉辦的國家級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展會上,“藝術青島”已將部分參展藝術家的繪畫作品,用于各式生活日用品的圖案,正式進入市場推介。一個走向大眾的美術市場正在興起。
過去十年,作為青島新聞書畫院院長的史希強見證了“低姿態(tài)”的本土美術新興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他告訴記者,繪畫正在從小眾的收藏投資,轉向大眾的生活消費和體驗式項目。“美術創(chuàng)作更多用來滿足人們實際的生活需求,比如,裝飾布置房間,作為一項日用消費;或者滿足精神需求,人們通過參加繪畫培訓親身體驗創(chuàng)作,從中獲得更趨專業(yè)的審美和趣味。而這也是大勢所趨?!?/p>
美術館和畫廊等民間美術機構應運而生,擔負起將繪畫融入生活的重任,據(jù)粗略統(tǒng)計,在青島,市南區(qū)官方登記在冊的民營美術館數(shù)量在2016年已突破20家,嶗山區(qū)整合民營藝術機構的嶗山畫廊協(xié)會已有超過40家美術館和畫廊加盟。而在周邊縣市即墨,畫廊的數(shù)目已過百家。據(jù)史希強介紹,每個畫家都有一個相對自由的王國,有自己的粉絲,如此便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美術館(畫廊)-簽約藝術家-消費者生態(tài);許多美術館還開設了美術培訓課程,人們在這里體驗繪畫藝術帶來的寧靜和樂趣。
風生水起的美術基礎教育
每年青島考入美術專業(yè)名校學生的數(shù)量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青島一直以來“藝術教育搖籃”的美譽。2017年青島十七中的兩個美術特色班,考入清華美院、央美和國美的學生就占到三分之一,其中有14人考入央美。十七中辦公室副主任姜娟驕傲地告訴記者,這一數(shù)字在十七中美術班成立的20年里,并不算出眾?,F(xiàn)在的十七中已是清華美院在全國僅有的15處生源基地之一,其師資水平也因此位居全國前列。在青島,除去作為專業(yè)美術學校的六中和擁有兩個美術特色班的十七中,每年將大批搖籃中的藝術家和藝術設計專家送入高等專業(yè)藝術殿堂,還有大批民間藝術教育機構正如雨后春筍般生長,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目標和需求的繪畫學習者普及基礎教育。
山東省一直是業(yè)界公認的藝考大省,每年都會有五萬名左右藝術類考生,而青島每年的美術考生人數(shù)約在三四千人。
據(jù)青島六中美術教師盧軍觀察,比之應試類的民間美術教育培訓,近年來在青島興起了一些針對孩子的兒童藝術教育機構,讓大批兒童從小接受良好的美術教育:“從小孩子抓起,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情趣,即便他們將來不從事繪畫專業(yè),也能有一個好的觀察生活的心態(tài),好的審美情趣,讓生活變得精致獨特。這也是繪畫教育理應做到的,它不只是技巧的培訓,而是對于美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