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臘月的大集,在許多老青島眼里,是冬日里的暖陽,是童年的美好記憶,就像大院里的老電影一樣,是歡樂、是美麗、是進入春節(jié)必掀的紅色門簾。
????對島城人來說,趕大集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史前。大集是個社會,里面藏著多元的經(jīng)濟信號,蘊含著濃濃的文化味道。商品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時候,集市是人們互通有無,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式。經(jīng)濟日益發(fā)達的現(xiàn)在,密集的超市和便利店取代大集供給人們需要的東西,但在人們的心目中,那充滿著吆喝聲、洋溢著快樂的大集文化永遠都是無法替代的。
????從今天起,早報將帶你逛大集、品年味,通過《逛大集看非遺》系列報道,體驗植根于島城人們心中的“最純民俗風”。請看,第一站……
????核心提示
????“脆甜的蘋果、噴香的燒肉、厚實的棉衣、軟糯的年糕……”寒冬的早晨,泊里大集的商販們用吆喝聲驅(qū)散冬日的嚴寒。盡管還不到7點,天也沒有完全亮透,但位于黃島區(qū)(原膠南市區(qū)域)的泊里大集已是一片紅火,商販們忙著搶占有利位置,拼命吆喝推銷自家的貨物,村民們則忙著貨比三家,買回最物美價廉的貨物。還有彎腰駝背的老人拎著長長的煙袋鍋在集市上四處閑逛,走進大集讓人感覺這里甚至與買賣無關,僅置身其中就能讓人興奮半天。
????聽不到吆喝就不自在
????大集市場管理處主任王勇是聽著吆喝聲長大的,從他懂事起,每當聽說第二天有大集趕,就能興奮得一晚上睡不著覺。高中畢業(yè)后,他開始在大集上做點小買賣,后來,聽說大集需要個忙活事的,聰明厚道的他便主動挑起了這個擔子,其實,對于當時只有22歲的他來說,掙錢是次要的,主要是因為離家近,而且對大集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如今,35歲的他還是沒離開這個大集,用他的話說:“習慣了,一時不聽點吆喝聲就感覺渾身不自在?!?/p>
????聽說記者要采訪泊里大集,王勇有些興奮:“這是個好事啊!俺們大集可有些故事呢?!痹谒膸ьI下,記者探訪了鎮(zhèn)上的幾位百歲老人,雖然,有的人已經(jīng)言語不清,但說起大集還是如數(shù)家珍,非要多絮叨幾句。
????老人們說,泊里大集已經(jīng)300多歲了,記者查閱《海曲許氏支譜》時,發(fā)現(xiàn)如下記載——“清乾隆年間,許氏十世二支四公許有良由日照許家園遷此,娶程氏為妻。程氏將村宅送給許氏一半,故又稱許半街。后雜姓增多,改稱泊子街,亦稱泊里、泊兒。清中期設集,故稱泊里集、泊兒集?!?/p>
????品種齊全堪稱露天超市
????順著大集的四周走一圈,在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也要20多分鐘,如果從集市中間穿過,需要的時間則更長,泊里大集的規(guī)模之大讓人驚奇。
????“現(xiàn)在還不是最火的時候,再過些日子恐怕對面樹林都要被擺滿嘍?!蓖跤赂嬖V記者,最初泊里大集只是農(nóng)家人互相交換所需的場所,起初沒有時間的限制,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來這里交易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地就形成了每逢農(nóng)歷四、九為開集日這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大集的占地從幾個平米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80余畝,這是父輩們想象不到的。站在一處高點上俯視,人頭攢動叫賣聲不斷的大集讓人感覺異常寬闊。整個大集被細分為布市、鞋襪市、玩具市、書畫市、雜貨市、食品市、肉市、蔬菜市、海鮮市、干貨市、五金市、農(nóng)具市、木材市等20多個專門的區(qū)域。雖然這里售賣的貨物不如超市內(nèi)精美,但物美價廉的數(shù)百種商品讓附近的村民并不羨慕城里的大超市。
????“雞蛋是自家的土雞下的,蔬菜是自家的自留地里種的,這席子是老少爺們一根一根編起來的,這個城里可沒有吧。”點上一袋旱煙,今年75歲的陳祥志老人一臉自豪地說。剛出海捕撈回的面條魚、鲅魚;老人抽旱煙用的煙葉,農(nóng)民自己家種的新鮮蔬菜等農(nóng)產(chǎn)品都能在集市上找到。
????歷經(jīng)300年熱鬧勁不減
????“看著商販和村民們在集市上樂呵呵地討價還價,我都感覺真是種享受?!痹诓蠢镦?zhèn)政府宣傳辦委員彭善亮看來,一個大集之所以延續(xù)了300多年還那么熱鬧,說明了它自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而這種生命力主要來源于3種力量:首先是歷史的傳承,泊里大集產(chǎn)生于清朝中期,已經(jīng)成為周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紐帶和亮點,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是便利的交通,泊里鎮(zhèn)南臨黃海,背靠藏馬山,東接青島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西鄰諸城市、五蓮縣和日照市,轄區(qū)內(nèi)四通八達,這使得大集的受眾不再局限在當?shù)卮迕瘢柚憷慕煌?,周邊的縣市也將泊里大集當成了“娘家集”;還有就是規(guī)模效應,泊里大集的規(guī)模和商品種類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遠優(yōu)于附近的其他大集,這也成為人們愛逛泊里大集的根本原因。目前泊里大集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集日用百貨、五金建材、花鳥書畫等為一體的大規(guī)模綜合性集市,年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
????進了臘月門,王勇更加忙碌了,他說,現(xiàn)在每次大集人流量都超過5萬,商戶近千家,營業(yè)額超過百萬元。雖然大集上的商戶多為泊里當?shù)鼐用?,但隨著大集規(guī)模日益壯大,大批日照等地的周邊商戶也被吸引了過來。
????【特色】
????大集老三樣 樣樣很吃香
????泊里紅席
????這里氣氛最熱鬧
????“炕上沒有席,臉上沒有皮”,這里的“席”就是傳承了2000多年的泊里紅席。在這首被當?shù)厝藗鞒拿裰{里,不難聽出紅席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大集20多個專門市場中,紅席市場永遠是最熱鬧的。據(jù)了解,臨近年底,泊里大集會設立專門的紅席市場,各地的席匠把自己積攢了一年的勞動成果拿到集市上,希望能賣個好價錢。按照尺寸和編造質(zhì)量的不同,紅席的價格也各不相同,便宜的兩三百元,價高的超過千元。第一屆“泊里紅席”編織大賽也在這舉行。
????“這席子不孬啊,這都是俺村里的老人一根一根編起來的,絕對不偷工減料?!贝蠹希?5歲的張宗俊向顧客推銷自編的紅席。對于自己編席子的手藝老張顯得十分自信,“一領席子用不了8年,我倒找給你錢。”張宗俊自信地說道。自信源于實力,老人自信的動力便是60年的編造經(jīng)驗,“5歲的時候俺爹娘教著編的,60年了,這手藝一直就沒放下?!闭归_一領嶄新的紅席,老人自信滿滿地說,這領席子是他花了10天時間編制而成,最終張宗俊的這領得意之作以600元的價格成交。
????手工大掃帚
????自稱青島獨一份
????“上掃房,下掃院,過年上墳敬祖先,件件少不了這大掃帚?!币欢瘟骼捻樋诹锉簧特渹冇美蠕浟讼聛?,在大集上反復地播放推銷自家的產(chǎn)品。這產(chǎn)品就是當?shù)卮迕窦兪止ぶ谱鞯闹駰l大掃帚,對世代生活在泊里的人們來說,過年換一把新的掃帚不僅是為了更好地清掃家中衛(wèi)生,也圖在新的一年里能夠掃除家中的一切霉運,有一個嶄新的開始。
????記者在趕大集時,看到66歲的老徐正在賣力地推銷自家掃帚,他說,自己是泊里大集上資歷最老的掃帚販子,平常少言寡語的他每當提起自家銷售的掃帚時總有說不完的話,“又輕快又耐用,這掃帚你上哪兒買去?!蹦弥种械拇髵咧?,老張一會演示掃泥土,一會演示掃帚有多耐折,忙活得不亦樂乎。
????“全青島獨一份,別的地方有錢你也買不到?!崩闲熳院赖乇硎荆瞬蠢锂?shù)氐拇迕褓徺I外,現(xiàn)在許多市里的廠子都到泊里來訂購這種竹條大掃帚。
????超萌豬仔
????看好哪個買哪個
????見過賣豬肉、牛肉和羊肉的,可趕著牲口當街跑的情形著實讓人好奇。而這樣的情形并不是發(fā)生在養(yǎng)殖場內(nèi),而是真真切切地發(fā)生在泊里大集的街頭上。純黑色的、純白色的、帶花紋的,一頭頭小豬仔三個一群五個一窩地被趕上車,扭著圓圓肉肉的屁股,好奇地向柵欄外張望,等待前來選購的主人們。
????在泊里大集鮮肉市旁邊的街道上便是遠近聞名的牲畜市,彭善亮介紹,泊里大集上的牲畜市是大集最早的一個門類之一,由于從這里出產(chǎn)的牲畜成活率高,因此在周邊頗具口碑,直到1996年之前,泊里大集牲畜市都是泊里及周邊地區(qū)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交易的種類包括豬牛羊等所有日常能見到的牲畜?,F(xiàn)在日照、諸城的養(yǎng)殖戶仍習慣到泊里大集上挑選小豬仔回家飼養(yǎng)。當著前來買豬的顧客,老板楊德才還告訴了記者幾個挑選豬仔的訣竅,“現(xiàn)在大家都喜歡黑豬,其實不一定豬的顏色黑就是好豬,買主先看豬鼻子,鼻頭干裂的豬再便宜也不要買,很可能是得了豬瘟,一定要鼻子濕潤油亮亮的……”說起這挑豬的學問,老楊總有說不完的話。
????張仁福(76歲、剃頭師傅)
????60多年沒剃破一塊頭皮
????【人物】
????“老張又來了,也不知道歇歇啊?!蓖行χ儐栻T車趕來的張仁福?!袄蠌埌?,你怎么才來啊,我都等了好一會了,頭皮都凍得發(fā)麻?!鼻皝砑刑觐^的村民陳志云不斷催促張仁福。
????76歲的張仁福幾乎是泊里大集最老的商戶,也是大集上最老的剃頭師傅,從15歲第一次開始在集市上擺攤給人剃頭,如今60多年過去了,一把剃刀在張仁福的手中依然能夠游刃有余。4個鉚釘、幾條麻繩和竹竿做成的支架,白色或者淺色的布簡單地圍在支架上,組成了一個簡易的方形小帳篷,這就是張仁福的理發(fā)店,不管刮風下雨還
????是嚴寒酷暑,只要攤子支起來,就總有十里八村的老少爺們前來理發(fā)。
????“我這個頭30多年了,一直是老張給剃的,別人給我剃我總感覺不得勁?!贝迕耜愔驹聘嬖V記者。給前來理發(fā)的村民們剃完頭,張仁福總會額外贈送一項服務,用熱毛巾擦試過顧客的臉后,張仁福用肥皂打出細泡均勻地抹在顧客的臉上,隨后揮舞手中的剃刀為顧客刮臉,一套程序走下來,就是再邋遢的莊稼漢也被張仁福收拾得利利索索。
????看著一把明晃晃的剃刀在一位76歲的老人手中揮舞,讓人不免感到擔心,但張仁福卻顯得信心滿滿,“干了這60多年,我可從來沒給人剃破一塊皮”。如今在一個個大型理發(fā)沙龍的沖擊下,張仁福攤上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最少的一次大集老人只給一個人剃過頭,老人曾想過放棄,但每次一聽到大集上的吆喝聲卻又忍不住騎上電動車,帶著家什繼續(xù)到集上開干。洗頭、剃頭帶刮臉,全套只要5塊錢,和理發(fā)店的價格相距甚遠,但這個價格老人卻已堅持了10多年,老人的兒女多次勸他不要再折騰,在家安享晚年,但倔強的老張卻表示,只要有一個爺們還來攤上剃頭,就絕不會從大集上撤攤。
????【傳說】
????紅席祖師爺原來是孫臏
????對泊里鎮(zhèn)人來說,泊里紅席不僅是炕頭上必不可少的一件裝飾物,也早已成為整個泊里鎮(zhèn)的標志物,2008年泊里紅席被評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對于泊里紅席的創(chuàng)始人,泊里人認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并且還有著一段神秘的傳說。
????據(jù)史料記載,編織紅席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jù)泊里、大場鎮(zhèn)等地的老席匠們口口相傳,戰(zhàn)國時期孫臏遭龐涓陷害,流浪并寓居于泊里一帶,由于生活貧困、身無長物便用當?shù)乩习傩諒V泛種植的農(nóng)作物高粱的秸稈,亦稱秫秸,劈成篾子,編成席子。秫秸原本為白色,因為孫臏膝傷未愈,編席時鮮血滴在席子上,便形成了席子紅白相間的顏色。當?shù)匕傩諡榱思o念孫臏這位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便按著孫臏的方法編席鋪在炕上,并給這個席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紅席”,編織紅席的手藝和在炕上鋪席的風俗從那時起便在泊里一帶流傳開來,世代相襲,一直傳承到今天,孫臏也就成為當?shù)叵承哪恐械淖鎺煚敗S捎诩t席的顏色紅白相間,色澤鮮艷喜慶,在炕上鋪上一領紅席趨兇避邪逐漸演變?yōu)楫數(shù)匕傩栈閼c嫁娶、歡度年節(jié)的一種風俗習慣。
????【探訪】
????“紅席王”出手就是不一般
????經(jīng)當?shù)卣ぷ魅藛T介紹,記者來到泊里紅席傳承人所居住的地方。歷史悠久的泊里紅席,讓人不免意識到其傳承人定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但見到張學明后,眼前這個身板硬朗的農(nóng)家漢子讓人實在難以將其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的身份聯(lián)系起來,只有在編席子的時侯,才讓人意識到這位傳承人高超技藝果然名不虛傳。
????在第一屆泊里紅席大賽上,張學明以速度快、席子質(zhì)量高等過硬的本事,技壓百位老席匠,拿下了第一名,從此成為泊里紅席的傳承人,張學明也成了泊里鎮(zhèn)家喻戶曉的“紅席王”,如今別人的席子能賣到600元就是高價錢,而張學明家的紅席都要賣到1000元以上,并且還要提前預訂,每年都是定量制作。“做完了這張席子,今年我就不做了?!睆垖W明料理著手中的紅席說。
????“紅席王”制作的席子到底好在哪里?面對記者的詢問,張學明賣了個關子要讓記者先自己找找。仔細觀察張學明編制的紅席,盡管和集市上看到的紅席使用的材料相同,但明顯能看出張學明的席子更加明亮,每條秸稈之間的距離也格外緊密?!澳憧吹貌畈欢啵鋵嵖匆粡埾拥暮脡?,先看成色,好的席子表面明亮,再就是四個邊要平整做到分毫不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稍微一偷懶席子就做不好了。”張學明認為,要做好一張席子其實并不在于技術(shù)純不純熟,關鍵是要能耐得住寂寞,編紅席是件磨練人耐性的事情,編一領席兩個人需要5天,在這期間只要稍一馬虎,席子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從泡劈子、破劈子到起席頭、送席邊,制成一張紅席需要10個步驟。為避免秸稈干燥斷裂,編織紅席需要潮濕的環(huán)境,張學明和家人只能舍棄寬敞的瓦房,到村頭搭建的一間小房內(nèi)工作,走進這個工作車間,潮濕陰冷的環(huán)境讓人難受,張學明忙的時候在這里一待就是10多個小時,長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身體的骨關節(jié)難免會有些疾病,一雙編席子的手也是布滿老繭,但張學明表示既然大家選出來的傳承人就一定站好這班崗,不光自己要站好,將來也會讓自己的孩子繼續(xù)傳承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
????【鏈接】
????百年掃帚村欲申請非遺
????一捆捆的竹枝毛料從浙江等地運來,拉、摔、揉、綁……短短的幾分鐘,經(jīng)過泊里西紅石村村民的巧手,看似雜亂的枝條“變”出了一把把整齊、漂亮的掃帚。這里是泊里鎮(zhèn)西紅石村,也是遠近聞名的掃帚村,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做掃帚,一項做掃帚的技藝已經(jīng)傳承了近500年。
????走進村里,家家戶戶都能看見成捆竹枝堆成的“小山”以及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村民陳立波和徐美芳是村里有名的做掃帚能手,質(zhì)量最好、個頭最大的掃帚重達4.5斤,徐美芳負責將材料分毫不差地準備好,陳立波則負責將材料整合制作掃帚。
????當著記者的面,陳立波展示了一番掃帚制作技藝,坐在自制的工具上,將一根特制的腰帶捆在腰上,雙腳蹬在自制的專業(yè)工具上,用雙手使勁拉、摔、揉、綁……井然有序地幾個動作干脆利落,看似雜亂的竹毛條很快就成了一把掃帚,這一過程僅需短短的幾分鐘。徐美芳至今仍記得在十幾年前,她扎了掃帚還得騎著自行車帶到泊里大集上賣,一把大掃帚只賣1塊錢,當時銷量不行,扎得也少,一個月也就扎100多把,現(xiàn)在一天就得扎這個數(shù),不出家門就有人來買。西紅石村制作的掃帚遍及周邊縣市,甚至還有日照、諸城、五蓮、高密的客戶,最遠的都賣到江蘇。
????據(jù)史料記載,明朝西紅石村的陳氏先祖由江蘇海州云臺山下的大路村遷來,扎竹掃帚的手藝就是從那時候帶來的,至今有500多年歷史?,F(xiàn)在村里150戶人家七成以上扎掃帚,一年下來,全村能扎50多萬把掃帚,創(chuàng)收750多萬元。為了讓這項古老技藝流傳下去,當?shù)匾呀?jīng)考慮為其申請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技藝可是老祖宗傳給我們的吃飯的法子,不管到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陳立波和村里的居民們都希望,有朝一日這制作大掃帚的技藝能和泊里紅席一樣成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千古流傳。(記者 王曉先 于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