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熙封為“山東學究”
據(jù)村民介紹,村里至今流傳著很多關于張謙宜的故事。張謙宜出生于書香之家,天分極高,少年時代便以詩歌成名。晚年考中進士,做過康熙四皇子胤禛的老師,本可以做官,但因癡迷于學問,故閉門潛心著書。為此,康熙賜其“山東學究”匾額。
在老家的張謙宜生活自由自在,度過了一段非??鞓返臅r光??滴跛篮螅赫腔?,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恩師張謙宜。
據(jù)記載,當年張謙宜教四阿哥胤禛時,有一次胤禛讀書不用功,張謙宜不客氣地罰他跪磚頂碗。此事被康熙皇帝知道了,龍顏大怒,說了一句狠話:“我兒子學也當?shù)锰熳樱粚W亦當?shù)锰熳?!”可是這位“山東學究”根本不買賬,反駁道:“學為堯舜之君,不學為紂桀之君!”康熙不得不承認這個老學究說的有道理,只好悻悻做罷。
雍正下詔讓老師進京做官,也好享幾年榮華富貴。遠在老家的張謙宜聽到雍正召他入京,嚇得心驚肉跳,還以為是自己當年對他要求太嚴格,現(xiàn)在學生當了皇帝要治老師的罪,便在當天夜里吞金自盡了。
詩集被收入《四庫存目》
“張謙宜名張莊,字謙宜,他的老家就在膠南市張家樓鎮(zhèn),他是清代著名的學者、詩人,被清翰林宋弼稱為‘膠州三大文人之一’(當時的膠州地區(qū)包括現(xiàn)在的膠州市和膠南市),他的《齋詩抄》被收入《四庫存目》。”膠南市博物館文物專家介紹說,張謙宜還是一位方志學家和傳記作家。一生撰寫了大量的方志、譜牒、傳記,為研究明清山東地方史,特別是研究膠州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目前國內(nèi)有不少學者在專門研究張謙宜的學問,張謙宜墓雖經(jīng)幾次挖掘,但終被保存下來,這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更為研究謙宜文化和清代的風俗人情提供了實物,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決定將它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今后將加大保護力度。”膠南市博物館文物專家告訴記者。(記者 趙玉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