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徹底正視、面對“過去”,才能打開通向“未來”之路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的70年間,在德國與意大利曾進行侵略戰(zhàn)爭的歐洲,形成了高度區(qū)域一體化的歐盟。而在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亞洲,有時連基本的對話與信賴關(guān)系都岌岌可危。不言而喻,日本對“過去”的曖昧或者否定的姿態(tài)成為了障礙。近年來,有一種觀點在日本社會獲得支持。那就是,沉浸于“過去”、不斷道歉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而應(yīng)該通過“面向未來”來實現(xiàn)和解。乍看之下,這一觀點貌似十分有道理,但仔細一想,這一主張實際上是極其空洞無物的。中國中央電視臺不久前播放的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zhàn)反思錄》就向全世界揭露了這一觀點的虛偽性。
????只要稍加思考就會明白:既然和解是指克服“過去”的問題之后,為面向“未來”而采取的措施,那么大概所有的和解都是“面向未來”的,既然如此為什么某些日本人還要特意強調(diào)呢?其實,真實原因是想將不光彩的“過去”塵封起來,通過把“未來”這一誰都無法拒絕的華麗辭藻擺出來,使其本來目的難以被發(fā)現(xiàn)。
????如果真想面向亞洲美好“未來”的話,日本就必須虛心向德國學習有益經(jīng)驗。二戰(zhàn)剛結(jié)束的那段時間,德國也曾有過不充分面對加害責任的歷史。然而,自從決定徹底告別納粹時代之后,德國就真誠地面對各國要求,不斷嘗試去理解、體諒各國對德國再次強大的不安,和對其再次走上侵略之路的擔憂與恐懼。為達成與被害者的和解,德國花費了很長時間。在德國國內(nèi)徹底追查納粹罪犯,在教育中,也毫無隱瞞地將歷史告知下一代,讓大家去思考。德國連續(xù)不斷的努力,是被害國與加害國能夠超越不信賴、結(jié)成地區(qū)共同體的前提。德國的戰(zhàn)后史告訴我們:只有徹底正視、面對“過去”,才能打開通向“未來”之路。
????然而,日本卻不斷模糊處理“過去”的事實與責任,一旦找到機會,甚至還想擺出一副否認的姿態(tài)?,F(xiàn)在日本流行一種“兒戲化”的主張——既不面對“過去”開展政治性與全民性的努力,又不接受被害國抗議的罪責感,認為這樣的逃避“過去”,就能誕生出合作、友好的“未來”。這正是現(xiàn)在缺乏歷史認知的無知言論在日本社會飛揚跋扈的象征。
????日本之所以多次道歉卻得不到受害國的諒解,那是因為日本的政治人物對道歉進行了更多的否定。日本只是進行了不反映在政策與行動、“僅限口頭”的謝罪,卻絲毫沒有做出向德國學習,不斷努力以求得被害者和解的姿態(tài)。相反,日本把被害者不接受日本“徒有虛名”的道歉問題化,還以此作為自己無法面對“過去”的理由,這完全顛倒了邏輯關(guān)系。日本需要明白一個道理:不正視“過去”的社會將可能重返“過去”。
????(作者為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
????原標題:不正視過去就難面對未來(國際論壇)
上一篇:日寇強擴機場 村民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