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國轟炸莫斯科時,莫斯科市民在地鐵馬雅科夫斯卡亞車站躲避。這一年共有207名新生兒在地鐵站內(nèi)出生 俄羅斯莫斯科地鐵內(nèi)前蘇聯(lián)時期的藝術作品 在當時蘇聯(lián)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中,公共空間的重要性遠大于私人空間。因此當時的蘇聯(lián)人可能15到20人合用一間公寓,上下班卻在富麗堂皇如宮殿般的地鐵里旅行。莫斯科地鐵站每個都有主題,共青團廣場地鐵站拱頂上描繪著前蘇聯(lián)青年戰(zhàn)斗、勞動和生活的馬賽克鑲嵌畫;阿爾巴特站裝飾高貴典雅,充滿皇家風格的吊燈令乘客恍若進入宮殿;馬雅可夫斯基站則是這位大詩人的紀念廳,地面鋪著米色大理石,中間一條紫紅大理石通道縱貫候車廳,就像長長的紅地毯,直抵候車廳盡頭詩人的半身像。 莫斯科地鐵還以深不見底聞名,《巴爾的摩太陽報》駐莫斯科的通訊員道格拉斯·伯奇曾說,乘坐莫斯科地鐵就像:“乘坐自動扶梯到地獄去旅行?!币虼硕?zhàn)時期,只要拉響“空襲警報”,老百姓就會奔向最近的地鐵,在深入地下近百米的地鐵里躲避空襲。 在戰(zhàn)時的莫斯科,地鐵可以看作是設備齊全的“防空別墅”,車站里設立了圖書館、甚至還放映電影,布置展覽,組織樂隊演出。政府為兒童開設了繪畫課、模型制作課以及縫紉課,還配備了急救點和醫(yī)務人員。據(jù)統(tǒng)計,空襲期間有兩百多個嬰兒出生在地鐵里。從那時的照片可以看到,站臺上擺滿簡易床,大家躺在床上或閑聊或說笑,秩序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