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報16版以《為召兒女到身邊,老太揮刀自殘》為題,報道了一則消息:家住即墨市藍村鎮(zhèn)一里村的張老太太為把在外地工作的3個兒女全部召回來,想出一個危險的辦法———揮刀自殘。而在兩天前(1月25日),早報時評版還刊發(fā)了關(guān)于程奶奶用“探親賬本”鼓勵兩個子女回家探望的相關(guān)評論。
春節(jié)來臨,年
邁的父母倚門望子,對老人“精神贍養(yǎng)”的問題又成為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一位讀者在給早報的來信中這樣說:“如果說‘探親賬本’是一種無奈,那么‘揮刀自殘’則是一種無路的絕望了!蔽覀冊撊绾慰创齼晌焕先擞行O端的舉動?老齡化社會到來后該如何解決對老人“精神贍養(yǎng)”的問題?……讓我們聽聽讀者對這些話題的高見。
“不回家”是虛榮的借口
金森子(廣西教師):對于“漂”族來說,有許多人春節(jié)不回家或根本就不想回家,所謂的“事業(yè)”成了回家的牽絆,這或許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情感上的悲哀。漂泊在外的人們,自己的老家雖比不上鋼筋水泥的大都市,但那里畢竟有年邁體弱的父母渴盼的雙眼,這個時候,想一想,你那個不回家的理由是不是虛榮的借口呢?老太太揮刀自殘盼兒女回家過年,但愿不要成為每個家庭首選的一道捷徑,如果那樣,天底下不知該有多少悲劇在上演。
別忘了1.45億“張老太”
東方爾(福建編輯):不用想象,我們都能感覺到老人揮刀自殘的那個瞬間,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失望和渴望。據(jù)統(tǒng)計,200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45億,占總?cè)丝诘?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目前,全國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約有2340萬。在這1.45億個老年人和2340萬個空巢老人中,又會有多少像張老太這樣盼兒兒不歸的老人;這些老人當中,又有多少人有過“揮刀自殘喚兒歸”的念頭?
莫把孝敬當孝順
魏青(西安職工):一句“因為工作忙,一般回家的次數(shù)很少,平時給老人寄錢的次數(shù)多一點”,道出了如今很多人片面和錯誤的孝順老人的意識。要知道給老人寄錢僅僅是孝敬而不是孝順,孝敬和孝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孝敬是把物品獻給尊長,表示敬意;孝順是順從父母的意志,盡心奉養(yǎng)父母。孝敬只是滿足老人的衣食住行,而孝順不但包含了孝敬的內(nèi)涵,更包含了滿足老人精神需求的東西。
兩老人的“民間智慧”
彭聯(lián)聯(lián)(長沙醫(yī)生):發(fā)明“子女探望獎”和下達“自殘脅迫令”的兩位老人以一種“民間智慧”的形式給我們一些啟示。既然“精神贍養(yǎng)”主要是親情的交流和慰籍,我們就可以借助道德力量來喚起子女們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對于經(jīng);丶铱纯辞腋改副容^滿意的子女,老年協(xié)會等組織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和精神褒揚;對于回家少而且父母不滿意的子女,相關(guān)組織則進行道德問責,“強迫”他們承擔義務。在我們這個具有深厚“孝道”傳統(tǒng)文化的國度,這種道德刺激比法律規(guī)定在某種程度上更有利于達到對老人“精神贍養(yǎng)”的目的。
獨生子女的社會難題
清金檀(青島公務員):在當前獨生子女漸漸成家立業(yè)的“獨生子女時代”,贍養(yǎng)老人的難題正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難題。去誰的父母家過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通常的情況下,一對年輕夫婦需要照顧雙方的兩對老人。過去過年一般都到男方老人家,而女方的老人年又該怎么辦?曾有人提出“各回各家、各看各媽”的新理論,但這一理論對夫妻感情而言,則是明顯的沖擊。當一方父母在家里舉杯慶祝團團圓圓時,另一方父母則很有可能在因孩子不在身邊而黯然神傷。這又豈是兒女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