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到了春節(jié),要買點年貨,可真是不容易。那時候集市都已經(jīng)取消了,過年的東西都是憑票證供應,限定數(shù)量,不能隨意購買。 記得1960年臘月二十六日清晨,天特別冷,還飄著雪花。一大早我?guī)细笔称焚徺I證跑到滄口大菜店,當時排隊的人很多
,我數(shù)了數(shù),足足有50多個,這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挨上。忽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一看,原來有個同學排在前面。只見他把竹籃子往自己的腳前面一放,一面招手一面埋怨著:怎么這個時候才來,都幾點了,你過來挨著,我去上趟茅房。我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說給周圍人聽的,言外之意就是他已經(jīng)給我挨上號了。于是,我便插了進去。8點一到,菜店開門了,人們一個靠近一個,有人還不時地喊著:到后面排隊去,不準插號。當我挨到柜臺前把副食品證遞過去的時候,售貨員一看,便把證扔了出來說:不在這個店供應,到永安路去。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我走錯了地方。 當我來到永安路菜店時,那里人擠人地排了好幾趟。我先到人較少的蔬菜組,排了半個多小時才買上一棵白菜。再到肉食柜臺前排隊,買每戶供應的半個豬頭。然后再排隊買幾斤供應的小雜魚。當這些東西都買齊了,已經(jīng)過了中午。第二天又要去打油買鹽。當時的花生油憑票供應,除了每人每月半斤外,春節(jié)每戶又增加半斤,這可是最金貴的東西。那一年沒買鞭炮,也沒貼對聯(lián),就這樣糊里糊涂地過了個春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