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農民致富的村支書王樂義 “王樂義這個頭帶得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就是要體現(xiàn)在帶領農民致富上!2005年4月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的一間蔬菜大棚里,聽完菜農王友德講述村支書王樂義帶領群眾種大棚致富的經(jīng)過后高興地稱贊說。
王樂
義幾十年致力于蔬菜大棚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以一個農民的樸實和執(zhí)著,以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博大胸懷,推進了現(xiàn)代化農業(yè)的進程,帶動成千上萬農民共同走上了小康路。 “我這個‘半拉子人’一定帶領鄉(xiāng)親闖出一條富路”
王樂義帶這個頭確實不易。1978年5月,王樂義被確診為直腸癌,手術后比正常人多了一件東西———糞便袋。
當年9月,三元朱村黨支部改選。王樂義被全村黨員推到了臺前。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長,但他知道村里正是需要他的時候。他對鄉(xiāng)親們說:“我是個隨時可能倒下的‘半拉子人’,但我干就要干好,能干一年是一年,能干十年是十年!我這個‘半拉子人’一定帶領鄉(xiāng)親闖出一條致富路!”
王樂義上任那年,村里的家底只有兩輛破車、10頭牲口。村里除了5個當老師的,沒有一人有存款。此后幾年,王樂義落實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上世紀80年代末,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200元。
1988年臘月二十八,常年在外販運蔬菜的堂弟從東北給他捎來兩斤鮮靈靈的黃瓜。王樂義眼前一亮:東北天寒地凍能產(chǎn)黃瓜,我們一定也能行!
大年初六,王樂義就帶著人上了東北。一上東北,菜農毫不客氣地讓他們吃了閉門羹。二上東北,同樣一無所獲。脾氣一向和善的王樂義急了,三上東北!
同去的村干部向東北菜農介紹說:“這是我們身患癌癥的村支書,他不是為個人發(fā)家致富,而是想帶領全村百姓拔掉窮根啊!边@個對親姐夫都不曾松口的東北菜農終于被王樂義這個執(zhí)著的山東漢子感動了。
壽光種菜的歷史比較早,當時已經(jīng)有了老式的溫室大棚,冬季需要升火加溫,但只能生產(chǎn)葉菜,效益不高。東北菜農的大棚靠山而建,地理條件比較特殊;貋砗,王樂義一頭扎在大棚技術革新上,在墻體、采光面、薄膜、嫁接技術、大棚方位5個方面進行改造,研制成功了適合平原地區(qū)推廣的不需加溫的冬暖式大棚。
大多數(shù)村民卻不買王樂義的賬:“燒幾噸煤都產(chǎn)不出黃瓜,光靠曬太陽能曬出黃瓜來?”一時間閑言碎語四起。建大棚要有五六千元的初期投入,一旦失敗,建棚戶不僅會血本無歸,還可能成為村里的困難戶。
王樂義深知風險卻認準了這是一條致富的路子!霸谥赂宦飞希h員干部站得高,群眾才能看得遠;黨員干部走得快,群眾才能跟得緊!致富有風險,咱們不擔誰來擔?”王樂義在黨員干部會上拍了桌子。最后定下由全村17名黨員干部帶頭先建大棚。
1989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的黃瓜上市了!開秤每公斤20元。供不應求!
17個大棚戶平均收入2.7萬元,最高的賣到3萬多元。村里一下子冒出17個雙萬元戶。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
第二年,全村一下子冒出181畝大棚。17名黨員干部分片包干指導。這一年,靠賣菜村民存款達到128萬元。
王樂義被縣里盯上了。1990年,縣委書記王伯祥專門為他配了一輛吉普車,負責在全縣推廣大棚蔬菜技術。一年下來,他跑了4萬多公里,有時一天跑11個鄉(xiāng)鎮(zhèn)30多個村,累得兩眼發(fā)黑,雙腿拖不動。那一年,全縣發(fā)展的5130個大棚全部成功,當年增收6000多萬元。壽光因此成為“中國蔬菜之鄉(xiāng)”。
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找上門來要求學技術。村民不滿了:把技術傳出去,不等于把自己碗里的饃讓別人分著吃嗎?
王樂義最終作出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選擇,他對村民們講明了自己的心思:“我不僅是三元朱的村支書,還是個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員還分哪村哪鎮(zhèn)?一村富了不叫富,大家都富才是富!”
1990年以來,三元朱村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90多萬人次,有38個國家的專家教授也來參觀考察。
17年來,王樂義的足跡到過11個省、區(qū)、市,少說也有幾十萬公里,舉辦了3000多期技術培訓班,發(fā)放科普書籍8萬多冊、錄像帶5000多盤,不取分文、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給了千家萬戶。
每到一地,他都要根據(jù)當?shù)貙嶋H地理和氣候條件再對技術進行改進,確保建一處大棚帶動一個農戶脫貧。他13次進新疆傳授技術,使邊疆地區(qū)一年8個月吃菜靠外運的歷史一舉打破。
“什么時候都要有‘一招鮮’”
三元朱人手把手教會了一批又一批種菜的農民,競爭對手遍及全國。但王樂義是一個不怕有競爭對手的人。他的秘密武器是:“什么時候都要有‘一招鮮’!
他牢牢握住創(chuàng)新這把利劍,始終占領蔬菜種植技術的“制高點”。在他的帶動下,320多個新品種、130多項新技術、80多項現(xiàn)代化設施先后在三元朱扎下根來。三元朱成了全國大棚的試驗田,靠“‘一招鮮’吃遍天下”。
這些年,王樂義一直致力于對農民的科技培訓。2003年,他與美國、西班牙、德國、以色列、荷蘭等國家合作,成立了國際農業(yè)科技培訓中心。農民不出國門,就能學到國外農業(yè)技術,取得西方發(fā)達國家認可的技術證書。
為了加快技術推廣速度,讓更多的農民兄弟受益,王樂義已經(jīng)著手在西北五省區(qū)各設一處農業(yè)科技培訓中心,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培訓。
2005年,三元朱村經(jīng)濟總收入3338萬元,人均純收入9900元。
“知黨情更要報黨恩”
幾十年來,不斷有人問王樂義:“你這么賣命地干,為的是啥?”他只有一句話:“水有源,樹有根,知黨情更要報黨恩!
28年前,為了救活王樂義,縣里從黨費中拿出6000元錢給他做了手術,這個恩情王樂義始終不敢忘。
王樂義17歲到東北當了一名伐木工人,1962年回村,1965年入黨,當村干部44年。經(jīng)歷過生活的苦,更知黨的恩。王樂義的人生見證了中國富民政策的演進,已經(jīng)融化在中國農村經(jīng)濟振興的偉大進程中。他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讓更多的農民兄弟富起來。
28年來,他把生死交給群眾,拖著從死神手里奪回來的羸弱之軀造福社會,走遍大半個中國,發(fā)起和推動了一場遍及中國北方農村的“白色革命”。新華社記者張曉晶(據(jù)新華社濟南1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