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的山村教師,3年來背負著別人的誤解甚至指責,獨自下井挖煤,利用周末修路、跑摩的,將微薄的收入用來資助貧困學生上學———2005年日歷快要翻過的時候,中國屬于劉念友這樣的平凡人,中國人用集體性的感動向樸素的英雄以樸素的致敬。
我
想,這種感動,與對一般慈善行為的感動是不一樣的。大多人會帶著一種愉悅和欣賞的心情看待一般慈善行為,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者、受助者以及旁觀者都會有一種和諧與輕松的互愛感,慈善是一種輕松的道德享受———而在劉念友們大慈大愛的善行之下,我們的心情卻變得沉重,慈善似乎背負著苦難的十字架,道德似乎披著一層悲情的暗色。
別人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一個健康社會應(yīng)有的公民德性,但一個健康的社會,救助民眾困難首先應(yīng)該是公共救濟,完備的社會保障網(wǎng)最大程度地把弱者的生存保障納入其中———不過再完美的公共救濟總會有漏洞,所以需要民間的道德自治,即社會自發(fā)的救助機制來消化困境。而一個和諧、健康的民間道德自救機制,應(yīng)該是強者對弱者、富人對窮人的救助。
而現(xiàn)實是:一方面,公共救濟的疏漏,導(dǎo)致了對民間道德資源的過度依賴和過度開發(fā),社會愛心不堪重負;另一方面,民間的道德自治中,強者對救助的道德淡漠,富人在慈善上的吝嗇,又把慈善推給了弱者自身,結(jié)果中國的慈善事業(yè)很多時候成了“弱者救助弱者”的慈善。劉念友挖煤捐資助學。
公共救濟大范圍的疏漏導(dǎo)致了對民間道德資源的過度開發(fā),本應(yīng)是輔助性的愛心救助,成為一種經(jīng)常性的道德驅(qū)使,過度開發(fā)對社會道德生態(tài)的破壞是巨大的。
民間道德自救雖然是輔助性的,但如果這個社會中的強者和富人承擔起應(yīng)該的道德?lián)敚嘈啪骄硶玫胶艽蟮木徑,因為強者有救助弱者的?jīng)濟能力。而弱者對弱者的慈善,感動中國的同時,更多是在拷問著很多人的心! ∽髡撸翰芰郑ū本┟襟w從業(yè)者)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