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變化會議7日發(fā)表的一份報告說,今年很有可能是最熱、風暴最劇烈和最干燥的一年,由此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的挑戰(zhàn)也更為嚴峻。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交的這份報告稱,2005年將成為有史以來氣候最糟糕的一年,因為氣溫最高,北極圈冰層融化最劇烈;大西洋颶風最肆虐;加勒比海域水溫最高!
美國宇航局氣象學家詹姆斯·漢森博士近日在美國舊金山表示,假如全球氣溫再上升1℃的話,地球?qū)?jīng)歷一次50萬年未遇的氣溫格局。詹姆斯·漢森是最早發(fā)出全球氣溫上升警告的科學家,他表示,倘若溫室氣體繼續(xù)以目前的速度生產(chǎn)的話,地球?qū)谑曛畠?nèi)受到無可挽救的破壞。
自然災難超出預計
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氣候變化會議已接近尾聲。此次氣候變化會議是《京都議定書》于今年2月生效后,《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舉行的首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的執(zhí)行規(guī)定。目前已有35個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承諾在2012年前將本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縮減5%以上。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布的這份報告顯示,2005年經(jīng)歷了最糟糕的極端氣候,包括最高溫天氣的煎熬、大部分北極冰川的融化、大西洋颶風季的巨大破壞以及加勒比海水溫度升高。
報告還顯示,9月份北極海域冰面面積達到最小值,比歷史平均記錄縮減了50萬平方公里,并且終年冰覆蓋量將以每十年9.8%的速度遞減。
WWF氣候變化項目首席科學家萊拉·漢森(LaraHansen)說:“我們目前看到的遠遠超出我們認為的自然界循環(huán)發(fā)展模式!彼龔娬{(diào),循環(huán)模式不足以解釋今年颶風侵襲的次數(shù),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沒有能夠預測出這一數(shù)目。去年,該中心預測將有18到21次暴風雨天氣,但實際次數(shù)多得連羅馬字母表都不夠用,官員們不得不借用希臘字母為其命名。
漢森說,加勒比海的水溫比往年更高,溫水期持續(xù)更長,導致從哥倫比亞到佛羅里達群島大面積珊瑚白化。而且有預測表明,到本世紀末甚至本世紀中期,北極圈以北可能就不再有冰層覆蓋了!氨鶎尤诨乃俣冗h比標準模式設想的要快!彼f。
愛斯基摩人指責美國侵權(quán)
加拿大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也在上周公布的一項他們自己的調(diào)查報告中表示,受侵蝕的海岸線、逐漸融化變薄的冰層以及北極熊數(shù)量的減少,已經(jīng)影響到他們的生存。
有數(shù)據(jù)表明,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的1/4,但美國以本國經(jīng)濟會受到損害為由,一直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
對此,住在北極地區(qū)的因紐特人向美洲國家組織遞交了請愿書,指責美國侵犯人權(quán)。
“環(huán)極愛斯基摩人會議”主席塞拉·瓦特-克盧捷說:“氣候變化正在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正在侵蝕我們的文化!薄拔覀兊尼鳙C文化基于寒冷,我們希望保持寒冷!彼f。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