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社會敬老蔚然成風。這和俄羅斯人從小就對孩子注重“敬老教育”是分不開的——— 四歲后要能報出老人的正確年齡
在孩子剛剛學會說話時,年輕的父母就在孩子學會叫爸爸、媽媽的同時,要求他也會叫爺爺、奶奶,盡管時下許多俄羅斯家庭很少
“三世同堂”。而當孩子長得稍大些后,還會向孩子解釋,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就是爸爸或媽媽的父親母親,故要孩子對老人比對自己的父親母親更為尊敬。 當孩子過三歲之后的生日時,就要求孩子也說出并牢記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四歲后則要能報出老人的正確年齡。
買了新玩具后,讓孩子跟老人一起分享快樂(因為許多老人會如同兒童一樣喜歡玩具)。
如果老人沒有住在一起,再忙也不忘定期攜帶孩子去看望老人。
經(jīng)常和孩子一道參加老年長輩的祝壽會。有條件的還建議孩子獻上自制的小禮品,如一張為老人作的肖像畫啦,給老人的一封祝壽信啦,在媽媽幫助下烘烤的一個生日蛋糕啦,等等。
鼓勵孩子跟老人同樂
讓孩子了解老人的嗜好,并鼓勵孩子跟老人同樂。五歲的維佳就透露,他學下棋就是為了能常常跟爺爺“殺上一盤”,以便讓老人和自己一起“高興高興”。此外他還經(jīng)常陪伴老人去郊外釣魚。
讓孩子為老人提供幫助。當知道奶奶“眼神不好”難以看書時,小安娜就把書中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地朗讀給老人聽。小伊凡則經(jīng)常為耳背的爺爺大聲“傳達”別人的話語。
當老人生病時,要求孩子將藥和水送到老人的床榻前,并學會說諸如“您感到好些了嗎”、“您很快就會恢復健康的”等問候語或祝福語。
在爺爺和奶奶發(fā)生口角時,不妨讓孩子充當“調(diào)解人”———在孩子作“中間人”的情況下,老人們往往容易和解;同時孩子與老人之間的代溝也會縮小。
成人理應(yīng)作出表率
教育孩子對來訪的陌生的老年朋友,應(yīng)該如同自己的老年長輩一樣尊重和尊敬。
成人理應(yīng)在“敬老”上作出表率。不難理解:如果家長能在敬老上以身作則因而家庭中敬老氣氛濃郁,他們的孩子同樣會跟大人一樣“自覺”地視“敬老”為美德。
鼓勵孩子將節(jié)省下的零用錢捐獻給孤寡、殘疾老人,每年至少一次。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