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某地舉行了一次中小學作文比賽,五年級的作文題是“給我一點時間”,超過70%約3000名小學生選擇了一個共同的題材——被媽媽逼著整天“培優(yōu)”,參加奧賽、練琴、學畫,做著永遠也做不完的練習題,于是在孩子的筆下,眾媽媽們被不約而同地刻畫成“變色龍”、“母老虎”、“河東獅吼”等形象。
將自己媽媽“妖魔化”的背后,透露出學生面對家長們強迫“培優(yōu)”的宣泄和無奈。 “變色龍”、“母老虎”、“河東獅吼”,這些不敬之詞被一股腦地拋給親愛的媽媽,乍聽之,不僅僅是刺耳,更是有些憤怒。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媽媽,你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尚,我不愿因為這些而討厭你、害怕你,我渴望擁有快樂的童年”?磥怼氨粕蠈W山”孩子們真是被傷著了。
愛子莫若母,哪個媽媽又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負擔沉重的童年!在媽媽們的視角里,一切的發(fā)生都是因為愛,是望子成龍,是“不得不”。她們的冷面和嚴厲是基于社會大環(huán)境,她們在替孩子及早規(guī)劃美好的未來。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xiàn)實,孩子一降生似乎就開始了一場馬拉松比賽,稍不努力就會“掉隊”,從兒童到少年到青年需要過的關(guān)可謂多矣:中考關(guān)、高考關(guān)、分配關(guān)、工作關(guān)……不時時出類拔萃又怎能走得更快更遠?
不可否認,還有一種約定俗成的“磁場”,那就是只有掙了大錢、做了大官、成了明星、當了大腕,這樣的人生才算成功,否則像是低人一等,矮人一頭。在這種氛圍下,做媽媽的不逼著天天“培優(yōu)”,又怎能讓玉成器?而且很多的成才者當功成名就之時,無不深情回味當初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給我一點時間”,于是孩子有了借題發(fā)揮的空間,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因此順耳也好,刺耳也罷,都彌足珍貴,都是真實的聲音,都值得大人好好斟酌,善良的愿望為什么常常走向背反?同時作為人之母之父,如果也“給我一點時間”,如果時光能倒流,如果我是現(xiàn)在的孩子,那么你要做什么呢?其實,生活是如此的緊張,沒有時間悲哀。
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家長?
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家長呢?很多學者都做過調(diào)查研究,美國學者尼赫茨為了弄清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調(diào)查了10萬個孩子。其中,排在前10條的是:①孩子在場,父母不要吵架;②對每個孩子都要給同樣的愛;③父母之間互相謙讓,相互諒解;④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要對孩子撒謊;⑤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⑥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父母要表示歡迎;⑦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盡量答復;⑧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⑨注意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不要過分強調(diào)孩子的缺點;⑩對孩子的愛要穩(wěn)定,不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