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建委、市城管執(zhí)法局等十部門聯(lián)手對省城違法“舊村改造”項目集中整治,“野樓盤”的建設(shè)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在省城違法“舊村改造”項目大行其道的背后,是以經(jīng)濟適用房為代表的中低價位商品住房的嚴重缺位,作為購買“野樓盤”主力軍的城市中低收入者更多的在問,“
除了買‘舊村改造’房,我們還能買得起什么樣的房子?”
記者從有關(guān)部門了解到,在113家違法項目的買家中,只有13家為單位團購,其余皆為散戶,且多是城市中低收入者和無房戶購買用于自住,涉及人群數(shù)以萬計。
為什么明知違法,還有這么多人要冒險買“野樓盤”?
“舊村改造房便宜,市場上的商品房太貴,我們買不起!”在違法項目“七賢小區(qū)”買了一套99平方米房子的李女士回答得很干脆。她和丈夫同在一家工廠上班,兩人工資加起來一個月不到兩千塊,“舊村改造房每平方米才一千來塊錢,市場上的商品房卻動不動就三四千塊錢一平方,哪有我們能買得起的房子?如果有的話,誰會冒著風險去買違法房?”
類似的抱怨在“野樓盤”購買人群中非常普遍。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是“經(jīng)濟適用房喊了那么多年,到現(xiàn)在仍然是沒影兒的事,既合法,又能讓我們工薪階層買得起的房子在哪里”……
而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這些抱怨并非沒有道理。
據(jù)統(tǒng)計,濟南目前有96個村居113個項目在進行違法“舊村改造”建設(shè),建筑總面積590萬平方米左右,其中已建成交付使用的有260多萬平方米,在建320多萬平方米。實際數(shù)字肯定得比這要大得多,僅在規(guī)定的7天申報期內(nèi),就有7家并不在“113家大名單”里的違法項目主動“投案自首”。
與“野樓盤”的遍地開花,紅紅火火形成鮮明對比,面向中低偏下收入家庭的經(jīng)濟適用房,盡管已喊了好多年,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至今在省城難覓蹤影。
5月份曾有媒體報道濟南第一個經(jīng)濟適用房住宅項目——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的北全福經(jīng)濟適用房工程項目開始動工,年底完工2萬平方米的消息。記者于9月3日來到位于航運路該項目現(xiàn)場時卻看到,工地上空無一人,大門緊鎖,兩座塔吊孤零零地站在工地上,已動工的五座樓房剛剛完成地基部分。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因為與所在地村委會和村民在用地和拆遷費用等問題上產(chǎn)生了分歧,該工程已停工好幾個月了。
“近600萬平方米的違法‘舊村改造’樓盤在遍地開花,以經(jīng)濟適用房為代表的中低價位住宅供應(yīng)卻嚴重缺位,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本應(yīng)由后者擔當?shù)慕巧F(xiàn)在卻由‘野樓盤’來替代了。”濟南市市中區(q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區(qū)人大代表擔心,作為政府,如果不通過增加中低價位商品住宅供應(yīng),真正建立起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住房供應(yīng)體系,切實解決中低偏下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單靠突擊整治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野樓盤”問題。(記者
李琥珀)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