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39發(fā)射 "流星"超視距空對空導彈
美國研制的AIM-120導彈
導彈旺銷全球軍火市場升溫
美歐是伙伴還是對手?人們對此一直有爭論,但在全球軍火市場的爭奪上,雙方正在變成勢不兩立的對手。近日,英國《簡氏空射武器》主編休森撰文指出,由于歐洲導彈生產商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未來將不可避免地與美國同行展開激烈競爭。
專家指出,由于世界各大國都在積極進行新軍事變革,更新武器裝備,對武器產生了強勁需求,促使國際軍火市場再次繁榮,其中導彈成為各國軍購的重點之一。國際權威市場調查公司———美國Visiongain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認為,在美國的帶動和刺激下,俄羅斯、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都在發(fā)展導彈防御系統(tǒng),并且各種進攻性導彈也在各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預算,預計到2012年,世界導彈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guī)模。
美歐先進導彈短兵相接
近年來,法、德等傳統(tǒng)歐洲國家積極推動建立歐盟獨立防務體系,企圖擺脫美國在防務和安全上的控制,尤其是在武器購買、研發(fā)方面越來越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這種背景下,歐洲軍火公司開始與美國搶奪全球軍火市場的份額,這在導彈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
以中程空空導彈為例,目前美國與歐洲軍火公司相繼推出各自的“明星導彈”,打響了一場“導彈競賽”。美國率先推出了AIM-120中程空空導彈,憑借先進的性能,幾乎壟斷了全球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市場。為把美國從頭把交椅上拉下來,歐洲拿出了新一代“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該導彈具有射程遠、巡航速度快、制導技術先進等特點,獲得了許多國家的青睞。面對挑戰(zhàn),美國一方面開始改進AIM-120導彈,另一方面在研制更新一代導彈。
此外,歐洲公司生產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SAAM艦載反導系統(tǒng)、“阿帕奇”巡航導彈、“米拉斯”反潛導彈等也在各自領域與美國產品短兵相接,雙方的“導彈大戰(zhàn)”愈演愈烈。全球導彈市場也形成了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與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下屬的歐洲導彈集團三足鼎立的形勢。
為爭奪市場美歐公司不擇手段
為了爭奪世界導彈市場這塊大蛋糕,美歐導彈公司使出了渾身解數。首先是利用政府影響,美歐軍火公司往往利用與政府和議會的密切關系,借助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幫助自己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2000年,英國準備為“臺風”戰(zhàn)斗機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導彈。為了得到這份訂單,美歐領導人紛紛向英國首相布萊爾施加壓力。法國總統(tǒng)、意大利總理以及德國、西班牙和瑞典的國防部長向布萊爾發(fā)出呼吁,要求“歐洲戰(zhàn)斗機應當配備歐洲生產的導彈”。美國總統(tǒng)也兩度致函布萊爾,推銷美國導彈。雖然布萊爾最終選擇了歐洲導彈,但卻額外花費了5億美元租賃美國C-17S運輸機以示補償。
其次是“捆綁銷售”,利用自己在某些武器方面的優(yōu)勢地位,強行搭配推銷其他武器。如美國就實施了“買我飛機就得買我導彈”的霸道政策。
最后是爭奪新市場。由于在這場導彈競賽中,美國處于領先地位,歐洲公司不得不把目光放在美國忽視或者無法進入的一些市場,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市場,以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但這一努力卻受到了美國的干擾,美國一方面在解除對華武器禁令問題上繼續(xù)向歐盟施加強大壓力;另一方面與印度展開了出口防空導彈的談判,試圖包抄歐洲公司的后路。可以預計,在未來的十幾年,美歐在全球導彈市場、乃至全球軍火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