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媒體對日美軍事合作大加報道。一向對華立場強硬的《產經新聞》報道說,美國和日本正考慮在日本國內部署美國新型雷達,以提高兩國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威力。該報進一步評論說,朝鮮正在開發(fā)射程可達阿拉斯加的“大浦洞二型”導彈,而中國大陸已擁有上百枚可攻擊美國的洲際導彈。日本如果能部署美新型雷達,配合
日本的神盾艦,將可提早偵測和追蹤來襲的導彈。《讀賣新聞》也湊熱鬧,稱日本政府為因應來自中國大陸和朝鮮的導彈威脅,也正在考慮把原定明年底開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計劃,提前一年在今年底展開。
日本主流媒體明確提及“中國導彈威脅”,這在過去十分罕見。剝開重重假象,在美國發(fā)布“中國軍力報告”不久、六方會談重開前夕的背景下看待日本媒體的變化,會發(fā)現這不但是美日軍事合作針對中國的再次證明,也是日本視中國發(fā)展與其自身發(fā)展相沖突、對華立場更加強硬的新征兆。
日本主流媒體公開談“中國威脅”有日本政策改變背景
出于綜合考慮,過去日本在半遮半掩地發(fā)展軍力時,一直避免公開談論對中國的戒備心態(tài),而總是拿“朝鮮威脅”作遮羞布,這次日本主流媒體報道日美提前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除《朝日新聞》認為與朝有關外,多數媒體公然提出“中國導彈威脅”的因素,這在過去十分罕見。分析其原因,可能出自兩個方面。一是,日媒認為中國導彈是美國防范的重點,在日美安保機制的作用下,日本必須協(xié)同美國防范“中國導彈威脅”。因此,“中國導彈威脅”,是站在美國的角度提出的。換句話說,報道將“中朝威脅”并列但指向不同:“中國導彈威脅”指向在美,“朝鮮導彈威脅”指向在日。
但這種可能并不大。事實上,日本并沒有協(xié)同美國防范針對美國的“導彈威脅”的義務。今年3月小泉在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上曾公開表示,日本不考慮對飛越日本上空攻擊第三國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只考慮向美軍提供日本自衛(wèi)隊獲得的情報。小泉幫我們基本否定了第一種分析:日媒所謂“中國導彈威脅”不是站在美國角度的用詞。“中國導彈威脅”是日本早已想用而終于亮出來的新工具。這個工具可以為日本早已開始的軍隊合法化、使用武力合法化尋找依據。而選擇在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后不久喊出“中國導彈威脅”,不但可以向美表示呼應之意,而且可以避免過多承擔謊言帶來的不利。
日媒的做法是日本當局對華立場趨硬的先兆。日本的心理是,由于在歷史問題上與中國不可調和,利用美國的軍事支持擺出一幅無畏姿態(tài),或許可以撈回意想不到的分數。而從長遠看,軍事現代化是日本遺忘不了的沖動,所以高調樹中國為可能的敵人,對其利大于弊。
單純依靠美國日本無法自保也無法發(fā)展
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二位、軍事力量不斷增長的日本,判斷已到重新成為軍事大國和政治大國的時候。這個判斷與美國對其支持關系很大。日本與周邊國家搞不好關系,在“入!眴栴}上一廂情愿,都與其對形勢的錯誤判斷有關。日本似乎看到了中美對抗的前景和它從中得利的可能,于是不惜調高了“中國威脅”的調門。然而,日本這樣走下去不但不能自保而且無法發(fā)展成它想成為的樣子。
軍事上,日本全國的六個高射陣地就算提前引進PAC3型導彈防御系統(tǒng),日本東北部、南部、北陸、九州南部等沒有高射陣地的區(qū)域仍將暴露在防空范圍之外。
政治上,美國與日本并非親密無間。今年2月,美國CNN發(fā)表了一篇報道,美國分析家指出,日本在發(fā)展軍事上的熱情,已經引起了美國一部分人的擔憂。此外,民調表明,政府間打得火熱的美日,民間卻不那么火熱。日本超過半數的民眾表示,對美國政府不信任;而美國民眾中,也有4成以上對日不感冒。
外交上,日本一直無法取得周邊國家的信任,而這個影響不僅表現在周邊,這對其在全世界的形象都很不利。
即使日本倚重的美國,對日本也并非放心。麥克阿瑟曾說“如果美國是個中年的紳士,日本充其量是個12歲的孩子!
60年來,美國對日的實質看法一直沒有大的變化,遠沒有外交語言那么值得日本人樂觀。
對于日本的變化,用不著大驚小怪。中國的國家實力已非當年可比;日本的右轉傾向也非今日才始。但是,對于日本充分利用與美國的同盟契約關系,制造周邊國家“威脅”的假象,積極向軍事大國轉型并意欲造成事實上的使用武力合法化的舉動,應有一定的警覺。肯尼迪曾說:“當原子彈放在庫房里的時候,要比使用它有效得多!蔽淦鞯倪M步是保證中國自身利益的一個重要體現,而做好我們的內政,才是根本,才是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最好的應對。(徐立凡)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