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姓名:謝振華年齡:23歲經(jīng)歷:島城第
一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現(xiàn)為城陽區(qū)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采訪謝振華時,她剛剛參與一個急救培訓活動,她興奮地告訴記者,活動非常成功,她感到很快樂。    幸福的含義對謝振華來說就是給別人帶去很大的快樂,包括捐獻造血干細胞,本來以為是件很小的事,沒想到引起了那么大的社會反響,謝振華覺得自己很幸運,市民的積極關(guān)注也讓她覺得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讓她感到由衷的幸福。
   現(xiàn)在謝振華作為一個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可以幫助別人,所以幸福很簡單,隨手就可以抓到,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幸福感是任何物質(zhì)也無法帶來的。
   謝振華說把自己的心情調(diào)整好是保證幸福感的基本條件,每天出門時對自己笑一笑,一整天都會有個好心情。而家人的幫助和支持也是謝振華保證幸福感的源泉。
   另外,謝振華還告訴記者,如果找不到幸福感,逛街和傾訴是非常適合自己的排解方式。
   
她們這樣接近幸福
   她們或從事并嘗試著對社會有益的職業(yè)和勞動,或把傳統(tǒng)的金錢、名利拋開,活在自定義的小幸福光暈中;或以恰如其分的生活情趣滋養(yǎng)并陶冶著自己的性情,把點滴的幸福匯聚成生活的長河。
   
幸福似在不經(jīng)意間
   姓名:劉藝年齡:29歲職業(yè):303路公交車乘務(wù)員幸福經(jīng)歷:在公交車上與反扒隊員的他邂逅,2004年兩人在公交車上結(jié)婚
   碰巧的是,采訪劉藝半小時前她就遇到了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一位老人上車后就問她是不是劉藝,她說是啊,然后老人拿出一本乘車指南,304路公交車那頁整整齊齊貼滿了所有報紙上對劉藝的報道。果真幸福。
   說到幸福感,最具體的就是304路1號公交車。從2001年劉藝就每天和這輛公交車朝夕相處,和老公是由這輛車認識的,結(jié)婚時也是這輛車見證的,老公說過,戀愛的時候每次遠遠的看到304路公交車就知道劉藝一定在車上,每次都會有心動的感覺,所以每天的工作總是快樂并幸福著的。
   劉藝說,幸福就在每個人身邊,會在不經(jīng)意間出現(xiàn)。本版撰稿張琪
   
珍惜那些幸福瞬間
   小學4年級考試成績好得了5元零花錢;中學時第一批入團;大學時……戀愛時……工作后…….很容易就能夠回憶起那些點滴的幸福瞬間,時間愈久愈發(fā)珍貴。
   工作中的幸福瞬間
   凌晨2點把工作計劃交上,正猜度早上老板看了會作何評價,沒想十分鐘后接到電話,他也還在工作,并對計劃很滿意,特許自己可以睡到自然醒再上班;辦公室清一色女性,伏案工作勞頓不堪,突然有人提議相互按摩,遂輪流享受放松之樂趣。
   生活中的瞬間幸福
   最不想要孩子的時候意外得知懷孕且時日不淺,當醫(yī)生把聽診器放到腹部,細小但清晰有力的臍帶音,讓生命的孕育變得非常具體;秋風凄雨時,拉上窗簾,聽著最愛的CD,朋友們在閑扯,貓咪靠在身邊打著小呼嚕;工作后第一次過年回家,把自己賺的幾千塊錢難為情地拿出來給父母,說,錢不多……爸爸愣了,媽媽偷偷掉了淚。那一刻,心里是從未有過的幸福。
   那些內(nèi)心深處的幸福
   夏日午后,和老公走在大街上,陽光很好,灑在身上非常舒服,伸手想去牽老公的手,卻正好碰上他伸過來的手,那一瞬間,幸福溢滿全身;雖然已經(jīng)不再聯(lián)系,但隔三岔五就會收到以前戀人在世界各地寄來的明信片……
   
現(xiàn)代人
   幸福五傷
   貧窮一個女人,在四十歲上下,還要騎自行車去接孩子,夕陽里,她面對滾滾跋扈的車流,想著老公和一個月七八百塊的薪水,是很凄涼的。所以,貧窮是一劑毒性很弱的針,它每天一次注射到你身內(nèi),讓你的肌肉日漸萎縮,尊嚴也跟著萎縮。
   欲望大學時,同宿舍女同學某日在校門口看到許多高級小車。回來便連夜給老公打電話,要求他完成買一輛桑塔納的政治任務(wù),老公是教師,即便天天從早講到晚也并沒有買車的可能,所以她一邊打電話一邊心虛,她告訴我:那一刻我很絕望。
   抑郁講自己得了抑郁癥似乎成了一種時髦,這說明你起碼不怎么需要為過日子擔憂。抑郁的根源往往是似乎可知又似乎不可知,它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遵循,有些人看到天氣不好就尋死覓活,有些人一到辦公室看到格格間都會絕望到吃不下午飯。
   空虛不空虛無聊的人顯然在少數(shù)。我們都有如是感覺,得到的空虛得到得容易,失去的空虛失去得無可救藥,在一個大城里生活,我們的時間是多么需要打發(fā)啊,但打發(fā)的手段如此稀少。
   愛的缺失記得某雜志做過一個策劃,叫作“愛無能”。到了這個年代,講愛,似乎是件很古板的事,哪怕小小地愛一下,都要花許多打車費、餐費、酒錢,還有最后的開房費……關(guān)于愛的經(jīng)濟學,便是誰付出得多誰倒霉誰就更受傷害。愛這個問題的核心,自然是流失了,不在了。
   
張建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