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景點門票漲價)“高票價”逐出“低收入”群體:是“全民遺產”還是“牟利實體”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專電(記者 令偉家
董素玉)如果要概括今年“五一”黃金周的特色,恐怕非“門票漲價”莫屬。從去年底北京故宮、天壇等六大景點門票醞釀漲價開
始,到今年“五一”前夕,已有黃山、張家界、神農架等多處旅游景點宣布提高門票價格。
首張“骨牌”既已推倒,其效應注定將波及旅游產業(yè)的方方面面。問題在于,作為全民所有的公益性資產,旅游景點為何能在“全民”的一片反對聲中,仍然順利地淪為少數人牟利的工具?是誰在代表“全民”行使?jié)q價的權力,漲價的獲利又落入了誰的囊中?
門票欲漲:何患無辭
對于門票漲價,管理者各有說辭。有的說經費不足,有的稱分流客源,更荒唐的干脆說“高價門票才能體現資源價值”。不管是“資源保護說”“分流客源說”,還是“價值體現說”,“遮羞布”背后的意思只有一個:缺錢。
真是這樣嗎?讓我們以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為例進行剖析。
據湖南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隊的統(tǒng)計,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總面積為9.76平方公里,2004年1月至9月,進入核心區(qū)的人數為121.3萬人,門票收入約為1.31億元。以此推算,景區(qū)每平方米每月的門票收入超過1.4元,相當于長沙市中高檔小區(qū)的物業(yè)管理費。按漲價后的收費標準,景區(qū)每平方米的門票費用更是高達2.7元。
原因就在門票的分配方案中:漲價前,武陵源門票價格為108元。分配依次是:景區(qū)周邊兩個收費站10元,機場建設費10元(無論你坐不坐飛機),景區(qū)管理成本47元,門票IC卡制作費8元,真正直接用于資源的保護費8元——和一張門票卡的價格相等。
記者了解到,景區(qū)外圍的兩個收費站已建成多年。如屬“收費還貸”項目,不知貸款何時還清?每人10元的“機場建設費”,對于乘汽車或火車的游客,是“敲詐”還是“黑色幽默”?IC門票卡如果不是金打銀做的,每張8元的價格,不知誰會相信?而47元的“景區(qū)管理成本”,竟是資源保護費的6倍!
原來,武陵源的門票除了被關聯(lián)部門“揩油”、被“注水門票”“冒領”外,大部分都被景區(qū)養(yǎng)活的人員“吃”了。有了這個“無底洞”式的分配方案,再高的門票恐怕難以解決資源保護費的匱乏!遺憾的是,新價格的形成中,機場建設費、IC卡成本費、公路收費、管理成本等依然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基礎成本。難怪有人質疑:這種漲價與資源保護扯不上邊,也無關景區(qū)硬件建設。惟一得利者,就是那些景區(qū)景點的管理者。門票漲得越高,他們賺得越多。
全民資源:地方政府、上市公司的錢袋子
旅游景點大體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黃山、峨眉山等自然風景名勝類;第二種為故宮、長城等人類文化遺產類;第三種是清明上河園、三國城等人造景點類。對于第三種,除了景點質量外,似乎還沒聽說過誰抱怨門票太高——大家都知道那是人家投資的,投資就是為了賺錢。
質疑主要集中在前兩者。從法理上講,自然風景和文化遺產都是“公益性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全體公民,各級地方政府只是國有資產的代理人。但近年來,許多景區(qū)景點的權屬逐漸部門化、地方化,除了當地政府自己經營外,有的被承包、有的被拍賣、有的被入股,有的甚至變成股票被上市交易。國家旅游資源的“公益性”被剝離,國有資產“主人”的話語權被剝奪,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給我們“全民”的景區(qū)景點,已完全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的賺錢工具。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一位教授認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yè)的本性,目前很多風景名勝的經營權都轉移到了企業(yè),門票定價權掌握在企業(yè)手中,這是漲價的主要原因。而在國內投資多個景點的某業(yè)內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在景區(qū)初建之時,需要外圍的資本介入,交換條件是景區(qū)收入的“分成”。所以政府對提高門票有積極性,因為門票漲了,政府的“分成”收入跟著漲。
據記者了解,八達嶺長城的門票收入中,四成用于人員工資,四成納入延慶縣財政收入,僅有20%用于長城維護;而十三陵門票總收入中,有一半用于人員工資和上繳昌平區(qū)財政;北京一家著名世界遺產景點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景點門票收入中,景區(qū)自留40%,安置移民20%,地方財政分成40%。建設部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部分世界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門票收入已經超過總收入的一半,個別景點如張家界等已達到90%以上。作為景區(qū)最重要收入來源的門票,既然成了政府的“錢袋子”,漲價的沖動自然難以遏制。
除了作為地方的“二財政”外,許多名山大川還被當成股票,進入上市公司交易。黃山、張家界、泰山、峨眉山、八達嶺長城、桂林等先后在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發(fā)行股票并上市。業(yè)內人士認為,旅游股擁有不可復制的美景壟斷優(yōu)勢,具有較高的自主定價權,可直接通過幾年一漲的門票獲得穩(wěn)定的高額收益。目前黃山、峨嵋山門票收入的一半,就被作為上市公司的經營收入。而且,門票漲價還是這些公司永恒的炒作“題材”,每逢漲價,這些經營模式簡單、維護費用較低的個股即成為市場的熱門股、基金的重倉股。只是,這“盆滿缽滿”卻與景點的“股東”——“全民”沒有任何關系。
景點解困:不惟漲價
就在許多景點忙于聽證漲價之時,貴州的黃果樹、甘肅的莫高窟、陜西的秦始皇兵馬俑、江西的廬山等,都明確表示不會“跟風”漲價。貴州黃果樹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德剛說,黃果樹風景區(qū)將通過開發(fā)相關旅游項目,衍生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增加景區(qū)收入。黃果樹今天不會漲價,今后還將逐步降低門票價格,直至“零門票”。據了解,去年黃果樹景區(qū)的游客達到了154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均創(chuàng)下歷史最好水平。目前,門票雖然仍是黃果樹景區(qū)的主要收入,但所占比例已開始縮小。
最有說服力的是杭州西湖!懊赓M西湖”不但沒有拉杭州旅游收入的“后腿”,反而成了杭州旅游優(yōu)化環(huán)境的一張名片,給餐飲、住宿、商貿、交通等關聯(lián)行業(yè)帶來了巨大商機,取得了“四兩拔千斤”的效果。據統(tǒng)計,西湖免票前的2002年,杭州旅游總收入為294億元,而到了2004年,這個數字已突破了400億元。
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楊振之說,旅游業(yè)關聯(lián)度極高,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成熟旅游市場中,門票收入的份量越來越低,而相關的吃、住、行、娛、購、游等消費比重不斷上升,而我國正好相反。他說,目前我國正處在旅游市場的培育階段,過高的門票將迫使游客以腳投票,最終影響整個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有數字顯示,我國景點門票的平均價格,已接近年人均GDP的1%,遠遠高于其他國家的水平,多數著名景點的門票已趨向高額化、貴族化。
位于開封市境內的清明上河園景區(qū)總經理周旭東說,為追求眼前利益多掙“門票錢”,是竭澤而漁,對景區(qū)未來的發(fā)展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