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報記者王瑜    今年是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作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青島山炮臺遺址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本立體的教科書。同時,這一遺址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亞洲唯一戰(zhàn)爭———日德青島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遺址,也有著寶貴的人文旅游價值。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在青島進行考察調(diào)研后認為:青島山炮臺的開發(fā)非常重要,非常有吸引力和市場潛力。青島山炮臺,需要被更多的人所認識;炮臺的特點和個性,需要深層策劃與規(guī)劃,需要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
   
關鍵詞:
   戰(zhàn)略要地
   青島山,又名京山。從山勢環(huán)境來看,青島山不僅是前海一帶最高、最沒有遮攔的山,而且也是南控青島灣、北扼臺東、四方和后海一帶的最佳制高點。所以在青島早期的戰(zhàn)略形勢圖中,青島山的中心地位是沒有人能動搖的。青島山炮臺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性,從當年清政府和德軍都在這里建立炮臺可以得到證明。德國人入侵后,稱此山為“俾士麥山”,于山的南北兩處各設一處永久性炮臺,名“俾士麥炮臺”,這是以德國的“鐵血首相”之名而命名的。南炮臺有野炮4門,北炮臺有野炮兩門及機關炮兩門。南、北炮臺均險設于山腰危巖處,居高臨下,東與太平山,西北與貯水山炮臺組成護衛(wèi)市區(qū)的一道屏障。
   青島山炮臺地下指揮所是侵華德軍于1899年始建,由500個中國勞工歷時6年蓋成,與南、北炮臺合稱為“青島山炮臺”,扼守青島?,俯瞰青島市區(qū),負責整個青島的防務指揮任務,被侵華德軍稱為“青島炮臺之最重要者”。日德戰(zhàn)爭初期,該炮臺在還擊日軍的戰(zhàn)斗中“頗著勞績”,后來德軍兵力不支,被迫向日軍請降,德軍“憤恨之余將該炮臺炸毀”,只有部分保存尚好。
   關鍵詞:
   軍事配置
   德軍占領青島山后,在山南坡安裝了兩門克虜伯大炮,在北坡安裝了四門,并將山體掏空,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的地下要塞,這就是炮臺地下遺址,俗稱“德國地下軍事指揮所”。
   這座“地下軍事指揮所”共1600平方米,42個房間,共分為三層:最上一層為軍事觀測區(qū),二層為作戰(zhàn)指揮區(qū),三層為后勤區(qū)。這些分區(qū)雖功能不同,但上下相連,左右均有通道和出口。遇到戰(zhàn)事緊急情況,還有“緊急通道”。在要塞內(nèi),不僅有作戰(zhàn)指揮室、報務室、會議廳、營房、鍋爐房和彈藥庫等等,還有醫(yī)務室、倉儲室和水井、廁所等。所有作戰(zhàn)所需的房間和物品,均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作戰(zhàn)單位。
   在山頭的外部,為了保衛(wèi)地下要塞,德軍還設立了不少防御性碉堡和暗堡。為了使這些軍事設施更有隱蔽性,德軍還在山上種植了黑松、刺槐、青樸、黃連木和短柄袍等。
   炮臺下面的海洋大學曾是當時的俾斯麥兵營,保護著這里,平時有士兵把守,一旦戰(zhàn)爭發(fā)生,德國駐青島的高級指揮官對上直接接受德國膠澳總督甚至德皇威廉二世的命令。
   關鍵詞:
   歷史縮影
   1998年建成的青島山炮臺遺址展覽館坐落在青島山東北麓。展覽館內(nèi)史料翔實,借助于300余幅照片及上百件實物,將膠澳設防、膠州灣事件、德國的殖民統(tǒng)治、日本的軍事侵略、苦難與抗爭、“五四”運動與青島等六段史實真實地再現(xiàn),詳細全面地展現(xiàn)了從1897年到1922年間的青島歷史。從“巨野教案”引發(fā)的“膠州灣事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日軍的侵略;從群眾的奮起抗爭到由于要收回青島引發(fā)的“五四”運動,走進青島山炮臺展覽館,就能夠了解到青島幾十年的歷史縮影。
   關鍵詞:
   旅游資源
   青島山炮臺是日德之戰(zhàn)僅存的戰(zhàn)爭遺址,同時也是青島市優(yōu)秀建筑。青島的百年都濃縮在這里,炮臺背后承載的這段歷史對于教育公民有很大作用。炮臺作為反映日德戰(zhàn)爭與青島殖民統(tǒng)治的寶貴歷史遺址,也在發(fā)揮著旅游資源的作用。除炮臺遺址和展覽館,青島山公園內(nèi)還建有知春、翠波、覽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還有“福”字照壁、倫克忠烈士紀念碑等景點,成為一處集教育、休閑、游覽、娛樂為一體的新的人文景觀。目前,青島山炮臺已掛牌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點,并已與50多家旅行社簽定協(xié)議,客流量有了不小的提升。在這里,人們可以登高望海,游山踏青,也可以追思歷史,感受青島百年歷史滄桑。
   
不能忘卻的歷史
   炮臺是德育教育大課堂
   青島山炮臺是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獨特資源。近年來,青島山炮臺遺址相繼修復了原德軍地下指揮部,建成了展覽館,使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日益完善,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前來參觀,使遺址成為中小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每到全民國防教育日、膠州灣事件紀念日等日子,炮臺遺址都要舉行相關教育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教育融為一體,通過歷史的對比,多側(cè)面開展活動,特色鮮明,教育效果顯著。
   青島山炮臺是帝國主義侵略青島的一個鐵證,也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炮臺遺址是內(nèi)容豐富、直觀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生動教材,以活生生的歷史事實和證據(jù)生動地講述了青島的一段屈辱經(jīng)歷,這段歷史不僅讓人們看到青島遭受的殖民統(tǒng)治,更看到了不屈的抗爭意志和愛國主義精神。它提醒著人們落后就要挨打、貧弱就要受欺、腐敗就會亡國的深刻啟示和教訓,提醒著后人知恥后勇,奮發(fā)向上。
   
炮臺看點
   珍貴文物難得一見
   在炮臺展覽館和地下遺址中,有許多珍貴的甚至絕無僅有的歷史遺跡,其中德、日占領時期的多份原始檔案不僅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而且也是難得一見的歷史實物:如德皇威廉二世的畫像,膠澳總督使用的寫字臺,從民間收購的當時的德式床、電報機,德軍軍服及頭盔等;復制文物中有原北炮臺處的克虜伯大炮,另外還有壁畫、群雕、沙盤等供人們參觀。據(jù)了解,這些一戰(zhàn)時期的文物大多是青島獨有的,其他地方并沒有存留下來。
   瞭望塔蘊涵優(yōu)秀鑄造術(shù)
   位于山頂可360度旋轉(zhuǎn)的鑄鐵“瞭望塔”也是最大看點之一。這座鐵塔自重6噸,連同框架100多噸,由于當時國內(nèi)沒有如此先進的鑄鐵技術(shù),鐵塔是在德國本土鑄造而成,用船運到青島之后在山頂進行拼裝。鐵塔由4片厚20厘米的鋼板由螺絲鉚合而成,可以抵御當時最強大炮火的攻擊,下面由44枚直徑5厘米鋼珠支撐著作360度轉(zhuǎn)動。當時配合望遠鏡可以對青島山周邊地區(qū)和前海一帶一覽無余,是指揮所的眼睛、指揮室的重要消息來源。鐵甲為暗堡形,有旋轉(zhuǎn)盔。值得一提的是,瞭望塔的鐵板采用了當時德國最先進的鑄造技術(shù),至今仍不生銹。
   結(jié)構(gòu)設計別出心裁
   當年,德軍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炮臺,并設有防潮、防水隔離帶。在各個指揮室內(nèi),還設有互相傳遞作戰(zhàn)命令的“信窗”,有進行巷戰(zhàn)的狙擊掩體,有存放彈藥的壁櫥和擺設燈臺的地方,還有審訊俘虜?shù)拿苁摇榱烁行У貧麛橙,德國建筑師還將正門入口設計為三層大鐵門。門框的高度為1.7米,這種高度使進入要塞內(nèi)部的人必須慢步進入通道,如果要塞洞口被敵人發(fā)現(xiàn),敵人只能一個個依次“慢步”而入,如果一旦奔跑,頭就會撞到鑄鐵的門框上摔倒在地。由此可見,這座地下要塞的設計是別出心裁的。
   
專家觀點展覽手段不足———
   炮臺亟須對接市場
   孔令昭(青島山炮臺教育基地主任):自青島山炮臺全面修復以來,這里已是我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著數(shù)以萬計的中小學學生和來自國內(nèi)外的游客。遺憾的是,我們青島市民真正進入炮臺內(nèi)部做一番考察的并不多。有人甚至覺得這里枯燥,沒有可觀賞的東西。究其原因,是由于炮臺的歷史底蘊沒有被完全挖掘。不要說外地游客,就連我們青島人自己有很多都不了解。
   青島山炮臺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載著公益事業(yè),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它,也需要走市場開發(fā)的道路。由于種種原因,炮臺目前的展覽手段還不足,又由于沒有餐飲等配套服務,人氣無法積聚。今后,炮臺將努力在硬件設施、展覽規(guī)模、功能配置上進一步建設與加強,比如修建停車場、周邊道路等。此外,對外宣傳、包裝也必須引起重視。只有寓教于游,才能有效促進旅游開發(fā)。
   放眼未來———
   炮臺開發(fā)還有很大空間
   于佐臣(青島市檔案局編輯研究處處長):我們目前對青島山炮臺的人文含量和個性化魅力推介不夠,青島山炮臺是青島歷史的一個切入點,但許多人對這一旅游資源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項目開發(fā)上,青島山炮臺也有著很大空間,比如從地下遺址通往海洋大學的暗道如果被開發(fā)出來,對整個炮臺的旅游推介將很有幫助?傊荒軆H限于遺址保護,而應大膽挖掘。炮臺的發(fā)展實際上是展覽業(yè)的發(fā)展,有關部門在遺址復原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層次還需加深,并且需要做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展覽館陳列物、地下遺址的內(nèi)容和布展手段都需要更新,地下應有新的懸念。
   歷史不能忘記,但更多需要我們做的是著眼未來。4月中旬,我市將舉辦德國周,中德的文化、經(jīng)濟將得到更好的交流,也許,青島山炮臺可以從中扮演橋梁的角色。在上個世紀初期,炮臺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遺留物,而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把它轉(zhuǎn)化為促進時代發(fā)展的推動力。
   
相關鏈接
   上海:挖掘“紅色之源”
   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也是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傳統(tǒng)的城市,留下許多革命遺址。開發(fā)這些遺址旅游資源,是上海今年發(fā)展紅色旅游的重要目標。據(jù)上海市旅游委的資料顯示,以上海為中心的“滬浙紅色旅游區(qū)”,主題是“開天辟地,黨的創(chuàng)立”。今年,上海將重點培育以“中共一大會址”、龍華烈士陵園、左聯(lián)紀念館、陳云故居等為中心的“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進行整體開發(fā)、設計和包裝,以塑造上海紅色旅游的整體形象。
   大連:“日俄監(jiān)獄”加入博物館群
   大連市今年將大力開發(fā)博物館游和文物游線路,進一步豐富旅游資源。為了打造精品博物館,使大連旅游更具文化內(nèi)涵,并成為吸引游客的新產(chǎn)品,該市今年將重點提升旅順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旅順日俄監(jiān)獄舊址博物館和大連現(xiàn)代博物館的陳列水平和展覽內(nèi)涵。同時,目前該市還積極立項和規(guī)劃建設營城古墓博物館、中共大連黨史紀念館、魯班紀念館、大連近代史博物館等6座博物館,使之形成博物館群。
   
青島山炮臺 地下指揮所的入口設計得十分隱蔽 位于山頭的炮臺炮臺地下遺址深邃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