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何君
這幾天,記者到一些政府部門采訪,談及日前本報開辟的“‘入世’三年點
擊關鍵詞”系列報道,談及政府職能如何進一步轉變的問題,有的同志說,為何不寫寫我市的“菜籃子”呢?“菜籃子”有大文章,“菜籃子”里的辯證法,對政府職能轉變,不也有借鑒和啟發(fā)意義嗎?
大與。阂患乙粦羰切∈,千家萬戶就成了大事
如今居家過日子,一日三餐無論做什么吃,恐怕誰家也不會為“三把韭菜兩棵蔥”絞盡腦汁、著急上火了。
可這些年,政府沒少為“三把韭菜兩棵蔥”操心,不但每年初春仍然召開全市“菜籃子”工作會議,部署保障“菜籃子”市場運行平穩(wěn)有序的各項措施,而且出臺了包括“三把韭菜兩棵蔥”在內的“價格信息一日一報告,趨勢分析一周一報告,階段總結半月一報告”的“三個一”制度,時刻關注著百姓能否吃上品種豐富、數(shù)量充足、質量安全的“菜籃子”商品。
為什么小小“菜籃子”仍然是政府的一項沉甸甸的工作?
用副市長張銳的話說,不要小看“三把韭菜兩棵蔥”,因為“菜籃子”里的任何商品,都與廣大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抓好“菜籃子”工作,這也是執(zhí)政為民的一種體現(xiàn)。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菜籃子”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對于百姓來說,“菜籃子”這個詞有著豐富的內容,它是反映生活質量的“晴雨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作為評價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
有人說,中國人的“菜籃子”始終牽動著政府的敏感神經,成為衡量政府工作的“一桿秤”。這話并不過分。
正與反:“正彈琵琶”會者不難,“反彈琵琶”更顯實力
源頭治理,是發(fā)達國家保障農副產品安全的通常做法,人們稱為“正彈琵琶”。但在我國,菜農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經營模式,卻與全國統(tǒng)一的大流通格局形成了矛盾,多年的實踐證明,“正彈琵琶”面臨挑戰(zhàn)。
怎么辦?
早在1999年,市主管部門在認真分析了我市“菜籃子”市場實際后,提出了“反彈琵琶”的思路,即從市場準入和退出入手,促進源頭治理。
“反彈琵琶”的關鍵是在全市建立完善的“菜籃子”商品監(jiān)測體系,對不合格商品實施銷毀,把住市場“入口關”。
幾年下來,“反彈琵琶”作用明顯。目前全市無公害蔬菜監(jiān)測單位發(fā)展到了170家,遍布市內四區(qū)和周邊城區(qū)市場,老百姓的“菜籃子”越來越安全。
2002年,這一措施為我市贏得了“全國‘三綠工程’示范城市”的榮譽,“反彈琵琶”成為全國保障城市“菜籃子”商品質量安全的通行做法。
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光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要增強老百姓的“綠色消費”意識和質量鑒別能力,把綠色消費變成大家自覺的行動。
市經貿委的同志說得好,培養(yǎng)一個成熟的消費群體,是關系到“菜籃子”工作成敗的關鍵。只有老百姓的消費意識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確引導放心食品的生產,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才能真正提高。去年2月,市經貿委會同民政、文明辦等部門,在全市開展了創(chuàng)建“綠色消費社區(qū)”活動,將“反彈琵琶”又推進了一大步。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66個社區(qū)鋪開,覆蓋了13萬個家庭、36萬居民。
“綠色消費社區(qū)”不但教會了老百姓什么是“放心菜”、到什么地方買菜、買到不合格的菜怎么保護自己,也讓“菜籃子”這個“民心工程”更貼近了老百姓的心。
去年9月,全國人大食品安全重點建議辦理組來青考察時,認為創(chuàng)建“綠色消費社區(qū)”活動實現(xiàn)了消費對流通再到生產的反作用,成為食品安全工作新模式,建議山東省推廣這種做法。
快與慢:總想快些,反而慢了;看似慢了,反而快了
打開電腦,輸入www.qdsm.net,便可以進入建立在青島經貿網(wǎng)的“陽光食品工程”信息平臺。這是市經貿委為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進行集團采購放心食品而構建的。進入“平臺”的賣方都是經過政府和市場認可的放心企業(yè),買方在這里可以放心采購符合食品質量安全衛(wèi)生要求的商品。
然而,“陽光食品工程”在前年剛推出時,并未馬上引起廣大買方的關注。當時,市經貿委的一位工作人員頗為著急,幾次“動員”一些買方單位盡快進入“平臺”采購,但反響并不強烈,個別買方單位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對此,市經貿委及時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隨著政府職能轉變,開展“菜籃子”工作也需要新思路、新辦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要合理定位,切實把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上來。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市經貿委摒棄了發(fā)“紅頭文件”,用行政直接干預手段“發(fā)動”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參與“陽光食品工程”的傳統(tǒng)方式,而是“另辟蹊徑”。如,經常分行業(yè)、分系統(tǒng)召開座談會,邀請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如何解決集團消費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并詳細介紹“陽光食品工程”的內容和作用。再如,多次組織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代表到進入“平臺”的一些供應企業(yè)參觀,通過實地考察,加深大家對符合食品質量安全衛(wèi)生要求的商品的認識。
這些措施,看似慢騰騰的“溫火”,但不斷地點燃起買方單位參與“陽光食品工程”的熱情。尤其是去年8月舉行的聯(lián)合采購招標活動,不但保證了集團采購質量,而且使四五百人的小單位,享受到了幾萬人大單位的“批發(fā)價”,吸引了更多集團消費單位加入到“陽光食品工程”中來。
目前,以中國海洋大學等知名高校、海爾等大型企業(yè)、國稅局等行政機關為代表,31家“陽光食品工程”需求單位已采購放心食品八大類近百個品種,合同額達數(shù)千萬元,使每天約有30多萬人次的就餐質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去年5月,全國“三綠工程”工作座談會期間,商務部等11部委領導現(xiàn)場考察了我市“陽光食品工程”。他們認為,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管理的本質應該是提供良好的服務。青島“陽光食品工程”的成功經驗證明,政府有效的管理是融在良好服務之中的。
管與放:管住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市場放開;放開,仍得把關鍵環(huán)節(jié)管住
長期以來,為了保證生豬肉質量,根據(jù)政府有關規(guī)定,外地生豬屠宰企業(yè)絕不允許進入我市市區(qū)市場銷售,也就是說,市民“菜籃子”里的生豬肉不能有“外地貨”。
但是,從去年12月1日起,我市打破地域界限,凡是符合政府有關規(guī)定的外地生豬屠宰企業(yè)均可進入我市市場銷售。
放開的目的達到了,政府是不是就可以“神仙大甩手”,啥也不管了呢?
不是,市經貿委與市工商局等部門一起,認真研究了當前市場特點,明確主要管住三個環(huán)節(jié):搞好入市備案環(huán)節(jié),把好屠宰企業(yè)入市關;抓好查驗換證環(huán)節(jié),切實把好肉品入市質量關;抓好入門查驗,把好豬肉零售環(huán)節(jié)入門關。
所謂“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質就是實施生豬肉市場準入管理制度,這是適應新形勢下破除區(qū)域分割,放開市場、政府轉變職能,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準入管理,保障肉品質量的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據(jù)悉,我市實施的這一模式,目前在國內各城市中是先進的。
其實,不僅仍要管住生豬肉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整個“菜籃子”,政府也沒有“大撒手”,盡管“菜籃子”已經是一個放開近20年的市場,但這幾年來,市經貿委通過政府行為在這個不斷放開的市場中,管的事情并不少。
———在全國率先創(chuàng)建了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個把集團食品消費納入政府全過程專項監(jiān)控的城市。
———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綠色消費社區(qū)”建設,成為全國“三綠工程”建設中綠色消費環(huán)節(jié)的破題之作。
———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由市“菜籃子”商品質量監(jiān)測中心總監(jiān)控、三大市區(qū)蔬菜批發(fā)市場、四處產地批發(fā)市場檢測室、162處零售市場及生產配送企業(yè)和集團消費單位檢測點組成的三級無公害蔬菜監(jiān)測網(wǎng)絡體系。
———在國內城市中率先推行了“菜籃子”不合格商品退出機制,以簽訂銷毀協(xié)議書的形式,對市場上流通的不合格蔬菜實行協(xié)議銷毀。
通過以上舉措,不難看出,這幾年政府對“菜籃子”管的是“越來越嚴”。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答案很簡單:能否解決“菜籃子”商品質量和衛(wèi)生安全問題,成為政府在新形勢下抓好“菜籃子”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豬肉瘦肉精、海產品浸泡甲醛可能產生的潛在危害等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僅僅擁有一個豐足的“菜籃子”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安全、放心的“菜籃子”。所以,在這方面,政府必須把該管的事管起來,而且必須做到管好管住。
一項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各監(jiān)測單位共對14個重點蔬菜品種進行了34.64萬批次的抽樣檢測,檢出不合格蔬菜1209批次,共協(xié)議銷毀不合格蔬菜10.1萬公斤,價值15.01萬元,銷毀數(shù)量是前年同期的5倍,有力地保障了市場蔬菜質量安全。
根據(jù)市人大、市政協(xié)對“菜籃子”工作進行的市民評議結果,目前我市基本實現(xiàn)了讓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的目標。
一位從事“菜籃子”商品經營的企業(yè)人士說,僅憑市場機制,是不能解決“菜籃子”質量安全問題的。我市的實踐證明,抓“菜籃子”質量安全,關鍵要靠政府,要通過政府部門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的手段,才能解決市場機制自身所不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