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美國史密森學會工程師馬里恩·梅克倫堡把科技與藝術有機結合起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保存一些世界名畫。近日,他宣稱得出《蒙娜麗莎》“變老”的真正原因。
蒙娜麗莎已變老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直是巴黎盧浮宮的“頭號明星”,去年
4月26日,盧浮宮在一份書面聲明中指出:這幅名畫的楊木畫板的變形“比上次檢查所發(fā)現的大”,“蒙娜麗莎”正在“發(fā)生變形”,這種變形將有可能拉扯畫布,從而對整個畫面產生致命傷害。
盧浮宮博物館表示,將要委托法國博物館研究和修復中心深入調查楊木畫板變形的原因。該中心將重點調查達·芬奇的油畫畫板和顏料所含的物質成分,以及油畫因氣候因素而受到的損壞。
每年到盧浮宮參觀的人大約有600萬左右,這些人大部分一進盧浮宮,就會直奔《蒙娜麗莎》一睹芳容。近年來,盧浮宮不斷加強對《蒙娜麗莎》的保護,2003年出臺了新規(guī)定,禁止人們對《蒙娜麗莎》進行攝像。
背后的墻是罪魁禍首
《蒙娜麗莎》繪于一塊楊木板上,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常用的材質,所以它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梅克倫堡利用控制楊木畫板存在的溫度和濕度來檢驗其熱脹冷縮的程度。經研究發(fā)現,一塊兩英尺寬的楊木畫板可以有1.5英寸的伸縮度,但這種變形并不導致畫板的裂化和扭曲。梅克倫堡的研究伙伴說:“我們知道畫可以在濕度的影響下產生變化,但這并不能肯定。我們發(fā)現畫是有彈性的,就像一個橡皮圈,它可以抵擋一系列在溫度和濕度變化情況下引起的變化,然后自己再返回原狀,而并沒有任何的破裂和變形!
梅克倫堡認為之前對《蒙娜麗莎》采取的一系列保護辦法對她造成了傷害,如果任其在自然條件下保存,“蒙娜麗莎”反而比現在“活”得好,并指出這位絕世美人背后的那座墻也是元兇。他說:“許多水汽在《蒙娜麗莎》背后的墻上凝結,雖然人們可以花數百萬美元購買設備以維持房間的濕度和溫度,殊不知,名畫后面的墻已經開始變‘冷’了。這樣做就如同把嬌貴的蒙娜麗莎直接放在窗口,不斷吸收水汽!
梅克倫堡的助手解釋道:“盡管目前放置《蒙娜麗莎》的這個展廳保持著看似完美的小氣候。但由于墻面的溫度更低,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在墻上冷凝。這些都讓支撐畫板的細楊樹條膨脹得很快!蹦壳,《蒙娜麗莎》被防彈玻璃包圍著,離墻面有8英尺遠。
據悉,目前尚未有定論指出蒙娜麗莎變形的原因。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