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歐盟國家外,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讓施羅德這樣傾心,走訪得這樣頻繁!薄聡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慕瑾報道 “當施羅德還是德國第二大州下薩克森州州長的時候,我們之間就已建立了良好的友誼。有時施羅德在大雪紛飛的夜晚,驅車600多里來到我的大
使官邸,我們二人暢談中德文化、兩國關系、還有足球,當時,他就對中國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施羅德總理頻頻來訪中國的原由了!
針對12月6日德國總理施羅德任內的第6次訪華行程,中國外交學會會長、前駐德大使盧秋田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這樣表示。
中德關系“心心相印”
施羅德曾表示,德中關系不是一般的關系,而是心心相印的關系,他一直視對華關系為亞洲外交的重點,他對中國的頻繁訪問也是我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中所罕見的。盧秋田回憶說,1999年5月在南斯拉夫使館事件后第4天,施羅德成為了炸館慘案后第一個到訪中國的北約成員國政府首腦。當時盧大使也在迎接的行列之中,施羅德一下飛機就發(fā)表簡短講話,代表北約向中國致歉。28個小時的訪問沒有滿足施羅德與中國拉近距離的殷切期望,半年內他又二度訪華。
歷次訪問中,給施羅德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的友善、樂觀和好學。此次行前,施羅德說:“中國所煥發(fā)出的巨大活力和她所顯示出的發(fā)展意愿,一再深深地吸引著我。中國人民愿意接受必要的變革,也愿意參與塑造這些變革,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德國人學習的。”
中德高層關系也十分融洽。盧會長透露說,當年朱(金+容)基總理訪問德國時,施羅德破例設家宴款待。在漢諾威的家里,施羅德及其夫人系著圍裙親自端盤上菜,接待朱(金+容)基夫婦。施羅德此次行程中也包括與朱(金+容)基的會面,他一直對后者在促進中德中小企業(yè)合作方面的努力贊嘆不已。而今年年內施羅德與溫家寶總理的兩度握手也進一步加深了兩國高層的友誼。12月初開通的兩國總理熱線使他們的交流更為暢通、更為及時。
歐洲“超級推銷員”看好中國市場
兩個月前,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訪華帶走了超過40億歐元的貿易訂單,被法國媒體譽為“超級推銷員”。法國積極搶攻中國市場的舉措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注意,甚至在歐盟醞釀一股爭取中國商機的骨牌效應。
施羅德這次率領龐大的企業(yè)家代表團接踵而來,將北京這塊投資熱土炒得益發(fā)紅火。
12月6日下午,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新工廠奠基儀式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內舉行,施羅德與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王岐山親臨現(xiàn)場揮鍬奠基。施羅德演講指出,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在中國擴大投資將會帶動更多德國中小企業(yè)到華投資,這些企業(yè)都將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市場的潛力和機遇。
中德目前正就滬杭列車是否采用磁懸浮技術及其技術轉讓細節(jié)進行談判。德方要價2億歐元的技術轉移專利費(不包括核心的導向與驅動技術),與中方期望的德方全面技術轉移、甚至完全在中國生產之間還有距離。但盧秋田十分看好兩國在此領域的合作前景!暗聡鴱膽(zhàn)前就開始研究磁懸浮技術,經歷了漫長時間技術才發(fā)展成熟,而到中國后一年時間就開花結果,中國人將德國技術專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大大降低了成本,令德國人佩服!
施羅德一行還特意前往東北地區(qū)參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位訪問吉林省的西方發(fā)達國家首腦。施羅德說,德國經濟界對于支持中國東北傳統(tǒng)工業(yè)區(qū)的結構轉型很感興趣。
盧秋田指出:“密切的經濟關系是中德雙邊關系的一個核心支柱”。德國已連續(xù)30年保持了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地位。今年1至9月份,兩國貿易額超過450億美元,占中國與歐盟25個成員國總貿易額的三分之一,相當與中國與法國、意大利、英國的貿易額之和。
深化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盧秋田指出,中德不僅在經濟上互補性很強,而且兩國之間沒有歷史遺留的問題、沒有直接的厲害沖突,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中,中德共同語言、利益增多。施羅德此行繼續(xù)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業(yè)已存在的非常緊密的政治對話,必將深化德中之間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在法國、意大利等國爭相在中國舉辦文化年時,施羅德此次訪華行程中也特意增添了文化內容。12月6日施羅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20分鐘的逗留被視為兩國為推進戰(zhàn)略伙伴關系發(fā)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施羅德還在溫家寶的陪同下到東苑戲樓欣賞中國戲曲。盧會長認為,中德文化交往的進一步加深不僅可以開拓視野,更可以為未來發(fā)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盧秋田會長對于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持樂觀態(tài)度。一位德國政治家曾這樣對盧會長表示,“中國的影響和地位不容低估,中國贊成什么和反對什么,已經成為我們制定政策的依據之一。”盡管德國國內對解禁進行著激烈的討論,施羅德這回再次重申他主張解禁的立場沒有改變,并表示德國政府將繼續(xù)努力,爭取使歐盟盡快在解除武器禁運的問題上達成所須的一致意見。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