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十六歲就成了博導,從國家到地方該拿的榮譽幾乎拿了個遍讓科研遠離浮躁 時間:2004年11月24日地點:閩江路附近的一間酒吧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要向你表示祝賀,剛剛拿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華軍(
以下簡稱李):這幾天不少人一見面就提這件事,我反倒覺得沒有什么。要說為什么能拿國家大獎,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選題方向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海大日漸濃厚的科研氛圍,特別是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目標,非常實際,學校為中青年科研人員搭建了一個廣闊舞臺,鼓勵人才冒尖。 記:你又光榮地入選了首批“科技將才”,算是雙喜臨門了。
李:其實我本人比較低調,不喜歡宣傳自己。如果非要寫的話,請一定多宣傳我們這個團隊,沒有同仁們的大力支持與合作,我只是個“光桿兒司令”,很難做出大成績。
記:現(xiàn)在國內科學界有些浮躁的情緒,身處其中你怎么看?
李:確實有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因為這個社會的誘惑太多,讓人難以專心。要做學問,你必須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我篤信兩條:一是誠實,二是認真。做學問如同做人,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淡泊致遠,這是基礎;認真則是成功的保障,鍥而不舍,永不放棄,終將有所收獲。
記: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認真的人嗎?
李:我是個“兩面派”。在生活中我對吃穿一點也不講究,對人際關系也不精通;但干工作很認真,喜歡從細節(jié)入手,有時自己和自己較真兒,也經常受挫,但我一笑了之,從頭再來。每年難得過幾個周末和節(jié)假日,同事們對我的評價是:工作已經完全生活化了。
記:我知道你在海大從事的是海岸海洋工程研究,是偏重基礎還是偏重應用呢?
李:國家提出開發(fā)、利用海洋,同時還要保護海洋,這是個大方向,我所著眼的就是向海洋要資源,利用工程技術來解決海洋資源開發(fā)利用問題,像海上油田振動控制、港口碼頭防護、近海工程以及海水利用等,都能用得到。我獲國家獎的課題就是解決了海上石油平臺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
記:看了你的簡歷覺得很有意思,最早學工科,后來考上碩士,進過部隊,又留學海外,知識被你學“雜”了。
李:我總是不安分,有一股好奇心。1978年考大學時,隨便報了一個專業(yè),后來發(fā)現(xiàn)不太喜歡,可現(xiàn)在一看,這些東西無意中為今天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因為海洋工程研究需要各學科綜合交叉,要用到機電理論,還要用到控制信號處理,更需要通曉海洋環(huán)境,沒想到,“雜”反而成了我的優(yōu)勢。
記:你36歲就成了博導,從國家到地方該拿的榮譽快拿遍了,對你來說,“科技將才”占有什么位置?
李:說實話,我很看重這個獎,它在我心中分量極重。我體會最深的是,青島對海洋科研無比重視,當選“科技將才”,我想把這筆資金用來搞團隊建設,凝練團隊精神,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下一步還要圍繞青島海洋工程領域開展專門研究,為建設海洋科技產業(yè)城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