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泰安11月16日訊(記者閆秀玲 通訊員李長剛)作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泰山目前正遭受著諸多人為因素的破壞,動植物種類正逐年減少,其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這是日前80多名生態(tài)專家歷時4年考察得出的結論。
這些專家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山東農業(yè)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他們在泰山進行了為期4年的考
察研究,對泰山的生物多樣性印象深刻,他們的考證數據表明:泰山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達81.5%,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有18195株古樹名木(其中24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1種中國特有植物、28種泰山特有植物、1種特有動物和16種國家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經評估,泰山生物多樣性每年為社會提供的價值不低于66.7億元。但專家們同時對泰山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人為破壞發(fā)出了警告。
專家們認為,除火災、自然災害、病蟲害的擴散等自然因素以外,人類活動的影響,正在使泰山動植物種類逐年減少,有的甚至面臨瀕;驕缃^。
泰山景區(qū)及周邊居民的開荒、樵牧、采挖藥材及觀賞性植物開發(fā)、漁獵等行為,嚴重威脅著泰山生物多樣性的保持,致使泰山有些生物棲息地改變或消失,許多珍貴物種瀕于滅絕。而景區(qū)的超載旅游更是遺害無窮,如岱頂景區(qū)目前的開發(fā)面積僅有0.6平方公里,但由于登泰山的游客多以登上玉皇頂為目標,以看極頂日出為愿望,許多人省略中途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點,選擇乘纜車直達岱頂,致使岱頂人滿為患,造成岱頂地表植被嚴重受損,垃圾遍地,整體景觀質量大大下降。因岱頂所處的高山氣候,要想恢復非常困難。另外,專家們還認為,泰山上過多的飲食服務業(yè)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游客們隨手扔棄的垃圾等污染源,也在污染著泰山水體,而這正是泰山生物的生命之源。
外來物種的侵入也漸顯弊端。泰山上的森林多為上世紀50年代人工造林而成,刺槐為當時引進的物種之一,現在泰山海拔800米以下幾乎都有刺槐分布,擠占了其他泰山物種的生存空間。專家們認為,只有盡快設立泰山自然保護區(qū),才能挽救泰山的生物多樣性。由于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模式比較完善,我國《自然保護區(qū)條例》綜合性較強,管理體系和責任明確,可操作性強,只有把泰山納入自然保護區(qū),才能更好地利用條例保護管理泰山,緩解目前面臨的生物多樣性破壞危機。
責任編輯:孫琦
|